近期,國家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為廣大食品企業注入了強大信心。總部位于河北高碑店的首衡集團,通過持續擴大投資和產業升級,搶抓重點項目建設,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持續提升民生保供能力。
首衡高碑店市場鳥瞰圖
10月29日,是首衡高碑店市場啟動運營9周年。首衡集團承擔的國家級重點項目“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正在熱火朝天施工。首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項目一期工程將在11月份交付,計劃年內啟動運營,進一步夯實京津冀區域民生保供根基,也為首衡高碑店市場運營9周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量足價穩筑牢保供穩價壓艙石
作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菜籃子”,京津冀地區超過50%的蔬菜由該市場進行中轉分撥,并通過各大城市二級節點或連鎖渠道最終端上消費者餐桌。
在市場蔬菜交易區,園區內人來人往,交易繁忙,前來批發的采購商絡繹不絕,掛著北方各地車牌的采購車輛在園區門口拍成長隊。
“最近每天出貨30多噸,我們與廣東、廣西、海南等產地簽訂了包銷協議,從現在開始可以一直供給到春節,貨源非常充足。”冬瓜經營大戶宋洪碩介紹說。
公開信息顯示,該市場入駐商家8700余戶,覆蓋400多個品類,2023年果蔬交易量1830萬噸,交易額突破1340億元,輻射全國13個省份。
加大投資保供工程持續擴容提質
作為市民生活物資重點保供企業,面對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和緊急狀況下的保供需要,首衡高碑店市場給出的關鍵詞是——“量”,即以“量”穩價的方式,增大市場蔬菜供應量,以保障能夠持續托穩市民“菜籃子”。
“量”從何來?首衡集團黨委書記、總裁魏樹儉認為,這得益于企業多年來不斷地投資和完善供應鏈體系形成的優勢。
首衡高碑店市場上接商戶、采購商,下聯種植基地、農戶,是城鄉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一方面,市場發揮企業“三農”生力軍作用,與蔬菜主產區當地農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起長期穩定的農產品購銷關系。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新建細分市場和保供項目,不斷增加“蔬菜大王”數量,以擴大市場農產品儲備量。
目前,園區內有蔬菜經營商戶2000余戶,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容,上、下游商戶數量也會同步增加,進而推動產業鏈協同配合,帶動商戶們集聚發展,“超級菜籃子”的體量將會進一步增加。
齊頭并進五大項目規劃賦能新優勢
回想9年前的2015年10月29日,首衡高碑店市場承載著打造首都民生保供“綠色護城河”的使命啟動運營,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大潮中不斷發展壯大,自2021年起穩居全國交易量最大單體批發市場的寶座。
而首衡集團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切實承擔起了民生保供的職責。特別是在2020-2022年期間,首衡高碑店市場配合國家大局,累計為京津冀地區輸送應急保供農產品875余萬噸,托穩了整個京津冀的“菜籃子”。
也正是在應急保供的實踐中,首衡集團不斷總結經驗,提升保供能力。建設“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就是首衡集團從未來民生保供的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推進的一項重點項目,并在2023年被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批復為國家重點項目。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項目對于保障首都的民生物資供應安全和價格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魏樹儉說。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2億元,總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項目將很快正式交付,并在年內啟動運營。根據建設規劃,一期項目啟動運營后,將與多家保供單位緊密合作,建立應急保供聯席機制,確保物資的及時供應和精準調撥,顯著提升京津冀地區的應急物資保供能力。
魏樹儉介紹,接下來首衡集團將圍繞在河北構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的核心定位,扎實推進包括“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河北保定高碑店一級鐵路物流基地工程在內的五個重大項目,以食品行業領航者的責任擔當,全面推進產業創新與民生保供、鄉村振興等社會事業的融合發展。
順應時代提升圈層消費創新功能
多年來,魏樹儉對農批行業目前的發展難點、熱點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他表示,變化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農批市場要通過自身能力的增長,去擁抱這種變化,擁抱創新。
首衡是幸運的,他們的很多規劃和實施方案,也得到了高碑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自2023年以來,高碑店市委、市政府已舉辦了10期首衡京津冀電商精英培訓。活動中,邀請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和資深講師,精心設計專業課程,并攜手首衡集團提供電商創業的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多方共同努力打造了一個創新開拓的新平臺。
首衡集團積極組織電商培訓助力商戶進軍電商領域
各方努力下,依托品類豐富的實體市場和政府相關部門的積極幫助,首衡集團將優質農產品與龐大的普通消費群體進行連接。通過首衡集配與云市集,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云逛”首衡市場,享受足不出戶就可以批發價“直購”的快樂。
從功能單一轉變成多業態均衡發展,首衡高碑店市場展現出現代農批市場的靈活性與創新力。魏樹儉不禁感慨,具有新消費、新流通模式的24小時不打烊首衡高碑店市場,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