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是怎樣煉成的?
雖然高溫的標準全球各地不盡相同,但各地高溫天氣的形成原因卻是大同小異。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1.全球變暖提供氣候背景
當前,全球變暖的趨勢已毋庸置疑,近130多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始終處于增長趨勢。過去的幾十年,每一個十年的溫度都比前一個十年更加溫暖。而2011—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期,2015年是自1800年代末期有現代觀測以來最熱的年份。
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極端高溫事件也越來越頻繁。
2.天氣系統觸發
高溫的形成往往是由特定的天氣系統直接導致的,其中最典型、最常見的就是有著“高溫使者”稱號的副熱帶高壓。
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晴熱少雨。來源中國天氣網
從天氣預報主持人的口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隨著副高的加強,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將迎來一輪高溫天氣”之類的解說詞,尤其是夏天。
這里的“副高”,說的就是副熱帶高壓。它是在南北半球副熱帶地區出現的暖性高壓系統,是夏季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由于副高的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同時氣壓梯度較小,幾乎沒有什么風。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區,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溫天氣為主。如果副高強盛,則該地區就會出現干旱等災害。
除副高外,大陸暖高壓、熱帶氣旋、熱低壓、弱冷鋒等天氣系統也會催生高溫熱浪。
3.城市熱島效應“火上澆油”
城市熱島效應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區溫度高的現象,世界上熱島效應最強的是中高緯度的大中城市,德國柏林城區與郊區的溫差曾一度高達13.3℃!
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熱島效應更加明顯,對高溫天氣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熱浪后浪催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的高溫天氣就火熱“出爐”了。
高溫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有哪些?
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一)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標準: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
防御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暑降溫準備工作;2.午后盡量減少戶外活動;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4.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二)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標準: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2.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4.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注意防范因用電量過高,以及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的火災。
(三)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標準: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采取防暑降溫應急措施;2.停止戶外露天作業(除特殊行業外);3.對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護措施;4.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特別注意防火。
八、干旱預警信號
干旱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干旱指標等級劃分,以國家標準《氣象干旱等級》(GB/T20481-2006)中的綜合氣象干旱指數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