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不同的腫瘤,其標志物不一樣,體檢科常將十二種腫瘤標志物匯總在一起。
主要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類抗原199、癌抗原125、癌抗原153、癌抗原50、糖類抗原242、β2-微球蛋白、血清鐵蛋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腫瘤壞死因子、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上十二項為惡性腫瘤的標志物。
每一種腫瘤標志物代表的意義不同,比如癌胚抗原和腫瘤壞死因子,可以在多種惡性腫瘤表現期升高。甲胎蛋白主要見于肝細胞癌,癌抗原153主要見于乳腺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主要見于小細胞肺癌。
血清鐵蛋白和B2-微球蛋白以及糖類抗原242主要見于胃癌和腸癌。CA199(即為糖類抗原199)主要見于胰腺癌、膽管細胞癌,癌抗原125主要在卵巢癌中發現。
所以以上十二種腫瘤標志物,表現為不同的腫瘤特點,臨床上一旦發現異常,需要做相應的全身檢查。
腫瘤篩查12項有必要嗎
腫瘤篩查12項有必要,尤其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進行腫瘤12項篩查可以判斷發生腫瘤疾病的概率,若發生可疑情況,也可以進一步檢查,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腫瘤篩查12項指的是12項腫瘤標志物,是癌癥篩查的主要項目之一,主要包括CA19-9、甲胎蛋白AFP、CA12-5、人生長激素、人絨毛膜生長激素等多種腫瘤標志物。從腫瘤標志物作用來講,甲胎蛋白是常用于估計肝細胞癌和生殖細胞腫瘤發生風險的標志物,CA19-9常用來篩查胰腺癌,CA12-5常用來篩查上皮性卵巢癌,與之相似,其他腫瘤標志物也用來篩查其他部位的癌癥。
腫瘤篩查12項僅通過抽取靜脈血的血液檢測,就可以初步判斷患有腫瘤的風險,具有創傷小、無痛苦的優點,患者不必因疼痛而恐懼檢查。腫瘤確診后的患者也可以通過查12項腫瘤標志物的方法,對治療效果和腫瘤是否存在復發現象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