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的是怎樣的城市?
河源市,廣東省轄地級市,別稱“槎城”,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韓江上游和北江上游,東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鄰江西省贛州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截至2021年底,全市下轄1個區、5個縣,總面積1565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71.93萬人,常住人口284.09萬人,城鎮化率49.75%。
河源市戰國時屬楚,秦、漢、三國、晉時期均屬古龍川縣地,歸南海郡管轄。明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改為府,河源屬惠州府轄。民國十四年(1915年),河源隸屬東江行政委員會公署。1988年1月,河源撤縣設置地級市。
河源市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南越王趙佗曾擔任龍川縣首任縣令,是客家人開發嶺南最早的地區,是全國最早建立蘇維埃政府的地方之一,是廣東最早的解放區;同時,河源市也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在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河源市屬于生態功能區;2018年—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和地表水省考斷面水環境質量均居于全省第一。
河源市有哪些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21年末,河源市水資源總量57.31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64.75億立方米。年降水量1153.18毫米,比上年下降17.8%。年末全市大型水庫蓄水總量48.51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21.16億立方米。全市水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水平,10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標率均為100%,其中新豐江水庫斷面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東江干流斷面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Ⅰ-Ⅱ類標準。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新豐江水庫被評為“2021年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
生物資源
截至2021年末,河源市共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栽培植物633種,分隸于111科、361屬;有真菌1959種,其中食用菌185種,藥用真菌97種。全市有陸生脊椎動物829種,其中獸類124種、鳥類510種、爬行類145種、兩棲類50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和白鷴(省鳥)等,省重點保護動物棘胸蛙、沼蛙、平胸龜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桫欏、半楓荷等。在植被類型中,有屬于地帶性植被的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
河源市擁有世界上罕見的集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足跡化石“三位一體”的恐龍地質遺跡資源,館藏恐龍蛋化石居世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