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提出三國不是三個國家,而是中國的三個政權的觀點,這個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三國歷史無疑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且一直只有一個中國。那么,三國是哪個朝代?
三國是哪個朝代?
《三國志》中,寫曹魏皇帝使用的文體是本紀,而吳蜀使用傳,傳是用于書寫人物,《三國志》中連世家的級別都沒給吳蜀。這是為什么?
蜀主劉禪投降后,他被封為安樂公;吳主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晉朝的一位官員。劉禪和孫皓是前朝的君主,在西晉時連諸侯都算不上,自然不能列為世家。
也就是說,《三國志》中,魏是一個朝代,而吳蜀是魏金朝的兩個地方割據政權。《三國志》中,魏地位相當于《新五代史》中的五代;而吳蜀則不如十個國家。
當我們后人談到三國和兩個晉南北朝時,我們經常說魏和晉南北朝。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也就是說,當時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把魏看作是與漢晉并列的一個朝代。
由此可見,《三國志》將魏列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而吳蜀則是魏和金朝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為后世所普遍接受。
三國之后有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準確地說,是燕在三國之后取代政權建立了西晉。吳國,滅亡后,它成為一個統一的王朝。之后,西晉因為游牧政權內部起義而崩潰。
三國滅亡的先后順序介紹
三國滅亡的先后順序是、吳。起初,魏南下,摧毀了蜀,當時的君主是我們熟知的劉禪,由此發展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由東漢發展而來的司馬家族逐漸掌握了軍事大權。直到265年,燕取代,建立了西晉。因此,魏國滅亡了,直到280年吳國在晉南西部被摧毀,統一才真正完成。
但在西晉時期,西北疆域的少數民族逐漸向內遷移,而西晉的土地占有制度實行嚴格的賦稅,加上官員的壓迫,許多少數民族被征為地主的奴隸,導致民族矛盾激化。西晉后期,激起了許多大規模的起義。
最后,匈奴貴族越來越強大,確立了漢這個國號。后來,在311年,劉淵石勒蘇益格逐漸占領了洛陽和長安,直到316年,西晉才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