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前,淅川縣人民法院九重法庭成功調解兩起離婚糾紛,承辦法官采用法理情相結合的方式,釋法析理、循循善誘,引導雙方當事人自愿撤訴,最終幫助兩個破碎的家庭重塑幸福。
案件一
原告孫某(女)和被告王某(男)經介紹相識,后因懷孕給孩子上戶口,于2019年1月登記結婚。雙方婚前缺乏了解且性格不合,原告認為被告情緒不穩定也不會處理生活瑣事,被告覺得原告太強勢斤斤計較,于是原告以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將來再無和好可能為由起訴離婚。
案件二
原告魏某(女)和被告劉某(男)經介紹相識,并于1995年3月登記結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原告稱被告經常網聊,卻不愿意與自己交流,經多次主動溝通仍舊無果,萬般無奈下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婚姻關系。
調解過程: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楊法官多次與原、被告雙方聯系,圍繞雙方婚前基礎、婚后感情、婚生子情況、離婚原因等全面了解情況,發現雙方并沒有劇烈矛盾,也不涉及財產分配爭議,均是因為各種小事的長期積累才導致夫妻不睦,遂又將原、被告約到法庭“面對面”溝通,本著“讓矛盾糾紛化解在成訟之前”的原則,楊法官將法理情統一起來,一方面結合相關真實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原、被告詳細闡述有關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法律規定;另一方面既嚴肅批評男方的沖動行為,又悉心勸導女方多些寬容和體諒,要求夫妻雙方平時必須多溝通多交流多換位思考;同時還從多年建立起來的感情和子女健康成長出發,希望夫妻雙方珍惜彼此用真心換來的完整家庭。經過數小時的調解工作,男方均承認錯誤并簽署保證書,女方也選擇再給對方一次機會,兩起相似的離婚糾紛最終都在庭前撤訴,圓滿化解。
法官說法:
婚姻是兩顆心靈的相互依偎,但偶爾也會遭遇風雨的洗禮,當情感的紐帶出現裂痕,沖動離婚不僅傷害感情,更是對子女和家庭的不負責任,切不可因一時賭氣丟失了來之不易的幸福。
九重法庭始終重視發揮離婚調解的重要作用,以“法理相融”推動“案結事了”,既在最大程度上節約了司法資源,也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亦有情。(供稿:全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