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展會上,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以下簡稱中研院)聚焦創新鏈、工程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圍繞優質汽車玻璃原片、車載電子玻璃、高純石英研制、玻璃流程工業智能化轉型等,集中與行業領軍企業簽署項目合作。同時,通過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聚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中研院黨委書記、院長彭壽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玻璃行業在規模上已經世界領先,信息顯示玻璃、太陽能玻璃和特種玻璃技術整體處于先進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彭壽(右)陪同中國科協專職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
和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高瑞平(左二)到企業展臺視察(中研院供圖)
彭壽認為,玻璃行業通過科技創新,為新型顯示、新能源等戰略性產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選擇,已經實現傳統行業的高端化跨越。未來應加大深海深空、量子科技、半導體和泛半導體等戰略與前沿領域研發力度,讓玻璃滿足需求、創造需求。
針對先進玻璃材料行業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彭壽認為,推動新型工業化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新型工業化的“新”主要體現在新高度、新技術、新產品,要以創新為核心,以質優為關鍵,推動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央應用研究院,中研院肩負著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展重任,要充分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玻璃制造業創新中心“一室一心”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作用,不斷追求卓越、勇攀科技高峰。
彭壽表示,首先要加強基礎研究,為未來戰略布局打好基礎;其次,要通過新技術、新工程、新要素壯大戰略性產業,并圍繞著綠色化、低碳化目標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第三,一定要深化先進玻璃材料創新鏈、工程鏈、產業鏈“三鏈融合”發展模式,助力玻璃行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當前玻璃行業發展情況,彭壽認為,必須按照國內國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創新賦能優勢產業,更好支撐國內戰略性產業發展,同時堅定國際化方向布局。
“玻璃企業特別是研究人員,要更加關注基礎研究,重視國家未來產業布局,讓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前沿性技術轉變成為戰略性產業。”彭壽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