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低也就是白細胞減少,是指白細胞的數值為(2-4)×10^9/L。引起人體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病毒、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等,常會造成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減少,在兒童中尤為常見,多是一過性的表現,當病毒感染好轉后,白細胞也會隨之回升。細菌感染通常是引起白細胞升高,但是傷寒、結核、重癥的細菌感染、膿毒血癥等,也會引起白細胞的減少。病毒或細菌感染通常會有相應的癥狀,包括發燒、咳嗽、流涕、皮疹等,可以鑒別。
2、藥物因素: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類、磺胺類、喹諾酮類、氯霉素等,以及解熱鎮痛藥,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吲哚美辛、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容易引起白細胞減少的藥。另外,還有一些鎮靜的藥物、抗甲狀腺的藥物,抗驚厥、抗癲癇、抗精神病的藥物,還有抗心律失常的藥物、高血壓藥、抗組胺藥、痛風藥等,以及干擾素、大部分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都可能造成白細胞減少。在發現白細胞減少時,必須先排除近期服用藥物的影響。
3、白細胞分布異常:為先天性的和個體差異造成,主要是附著在小血管壁上的白細胞增多,而血循環中的白細胞則相對減少,這時白細胞總數并不減少,白細胞分布異常引起的假性白細胞減少在人群中也比較常見。此類病患者病程較長,多會有乏力、疲勞,但沒有反復感染、發熱或者其他不適。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性疾病,例如脾功能亢進、放射線或毒物接觸,均會造成白細胞減少。這類情況要依據相關原發疾病的臨床表現及特征來鑒別,原發性疾病還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通常不僅有白細胞減少,還包括其他血常規指標的異常、白細胞分類的異常,同時伴有反復的發熱、感染、貧血、出血等癥狀,需要通過骨髓穿刺來進一步診斷。
總之,白細胞低原因多方面,原因不同,對人機體的影響也會有不同。
白細胞低會引起身體哪些不適
白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有防御和保衛的作用,正常值為(4.0-10.0)×10^9/L,低于正常值即表示白細胞計數低。白細胞低會引起身體哪些不適,還需要根據白細胞下降的原因而定。引起白細胞偏低的原因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可能出現發熱、疼痛、出血等不適。
1、感染:如傷寒桿菌感染引起的傷寒,傷寒桿菌菌體可釋放出白三烯使白細胞相互黏附及破壞,導致白細胞的減少。炎性因子的作用下,通常會伴有發熱、關節疼痛、咽痛等不適,可以遵醫囑通過藥物治療,如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
2、自身免疫性疾?。喝缦到y性紅斑狼瘡,可能是遺傳、內分泌異常等因素,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疾病可以針對自身細胞和組織產生免疫反應,炎癥因子會破壞白細胞。在機體免疫反應的作用下,可能出現皮膚紅斑,伴疼痛、發熱等不適。可以遵醫囑通過抗炎藥物治療如吲哚美辛片,以及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片,還要防止太陽光照射;
3、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通常由輻射、病毒、有毒物質等因素造成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使白細胞低于正常值。外周血細胞減少,由于造血微環境和骨髓干細胞的損傷,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出現出血、皮膚蒼白、乏力等不適,可以遵醫囑給予促造血藥物如司坦唑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