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年開始,新能源電動車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梢槐娦履茉窜嚻笾?,只有威馬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無論是電池自燃,還是CEO年薪12億,又或者是近來的全員減薪、停薪風波,都讓威馬廣為詬病。
瞬間從一個蒸蒸日上的車企,到現在路邊的狗路過都要吐痰的“無良企業”,威馬真的是一路向下嗎?面對資金鏈不足等重重問題,它還能再站起來嗎?
一、風波不斷,威馬停轉
別看現在的威馬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2019年,它可謂是風光無限。
當年公認的造車新勢力只有三家,蔚來、小鵬和威馬呈三足鼎立之勢力,三個品牌是新能源汽車第一梯隊的三巨頭。
52歲的沈暉作為威馬的CEO,有著光鮮的履歷和廣闊的人脈,這些給威馬前期擴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威馬一出生,資源就源源不斷,和同期那些艱難的起步的車企相比,威馬就像“含著金湯匙”出生在羅馬的“天選之子”。
從2016年開始,無論是政府還是投資方,都對威馬寄予厚望。
連續六年,總計350億的融資額,如此高額配置的起步,讓威馬的市場銷量十分可觀。畢竟市場都是錢燒出來的,但有限的車型,讓威馬的市場競爭力大打折扣。
所以2020年開始,威馬被小鵬汽車趕超,2021年被哪吒汽車趕超。三百多億的投資燒不出來市場,反倒是讓CEO沈暉的天價工資“烏龍”,吹倒了威馬的口碑。即使沈暉在朋友圈澄清這場“無厘頭”的烏龍,但招股書不會說謊。
從2019年到2021年,威馬都處于虧損狀態,而且虧損狀態持續擴大,總計達到了174.35億。天價工資和數百億虧損的負面口碑還沒扭轉,2021年12月,威馬汽車連續4天爆發了三起“自燃事件”。
狂奔多年的車企虧虧錢就算了,連電池自燃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如果說車企銷售策略有問題,那還有情可原,但是商品質量有問題,可是“要出人命的”。這三起自燃事件,瞬間燒掉了威馬的品牌形象。
3月7日,威馬汽車方面表示,正全力開展復工復產。“面對累計數量已突破10萬,且規模仍在不斷攀升的用戶群體,威馬將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克服各種困難,并不斷完善品牌的售前、售后等各項用戶服務體驗。截至目前,針對前期因供應鏈緊張造成部分用戶售后不便的情況,威馬在政府相關單位支持下,已聯系生產部門、經銷部門、售后備件外包存儲配送公司等,緊急調撥相關零配件盡快滿足用戶需求。”
據了解,近期全國將有超100家威馬經銷商門店陸續恢復常態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