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7日,記者在山西省朔州市采訪時看到,山西超牌煅燒高嶺土有限公司實驗室里,研發人員正檢測一種耐火材料的強度、膨脹系數等關鍵指標。公司副總經理史興順告訴記者,這種耐火材料由90%的煤矸石和其他非金屬礦材料精制,綜合性能優異。
煤矸石原本是一種礦業固體廢棄物,但在新技術加持下,變身為新型材料,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山西超牌煅燒高嶺土有限公司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生產出高附加值高嶺土產品,實現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
在朔州,這樣的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已有170戶,其中,煤矸石利用企業86戶、粉煤灰利用企業73戶、脫硫石膏利用企業11戶。
作為工信部確定的首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和亞洲粉煤灰協會確定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永久會址,朔州把持續打造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鏈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
8月20日,在朔州舉行的桑干河·第十一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上,朔州市委書記姜四清說,朔州堅持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擺在突出位置,依托相關科研院所和平臺機構,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初步探索出一條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之路。
朔州持續健全完善政策體系,出臺《朔州市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從技術創新、項目建設、產業合作、產品推廣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朔州還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等一批知名專家,為全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朔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全市已建成朔州神電固廢綜合利用工業園等特色園區,初步形成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制材等四大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集群,構建了園區化、規模化、集約化、多元化的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格局。固廢綜合利用產品從傳統建材領域,拓展延伸到新材料、陶瓷、防腐絕熱材料、裝飾材料以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等七大類200余個產品種類。
朔州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廢棄物綜合利用,先后與國內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朔州晉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中心已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九大類30多項新技術。
朔州對以煤電固體廢棄物為主的資源利用率,已從“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升至2023年的73%左右,探索出一條“煤電固廢—資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綠色發展新路。(記者 趙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