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對于藥企來說,無論是拉動業績增長,還是吸引資本市場關注,醫美都是其跨界的絕佳選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藥企愛上做醫美,前景究竟如何?
華東醫藥先下一城 競爭對手躍躍欲試
在醫藥圈跨界做醫美,華東醫藥堪稱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華東醫藥布局多款醫美產品,包括玻尿酸、“少女針”、再生型醫美注射針劑、重組A型肉毒素YY001等。
醫美業務給華東醫藥帶來了看得見的利潤。根據華東醫藥財報,2023年,其醫美業務收入為24.47億元,同比增長27.79%。其國內醫美全資子公司欣可麗美學收入為10.51億元,同比增長67.83%。其全球醫美業務運營平臺英國Sinclair收入約為1.5億英鎊(約合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9%。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華東醫藥,該公司表示,目前,華東醫藥的醫美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已覆蓋改善眉間紋、面部和全身注射填充、能量源類皮膚管理、身體塑形等非手術類主流醫美領域。
2024年,更多藥企重金加碼醫美賽道:江蘇吳中成為進口“童顏針”AestheFill在中國市場的代理商;康哲藥業拿下了兩款輕醫美注射類產品在中國市場推廣、銷售及商業化的權力;通化東寶以自有資金1億元增資一家具有豐富醫美產品線的企業。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咨詢江蘇吳中、康哲藥業,對方均表示,期待醫美業務能給公司業績帶來正向拉動作用。
醫美產品同質化嚴重 價格戰一觸即發
醫美賽道的利潤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如技術壁壘較高的原料與針劑產品,這些產品的毛利率一度超過90%。但是,在產業鏈上游,留給藥企的空間并不多,有關資料顯示,醫美最常用的透明質酸原料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華熙生物、魯商發展兩家占據,相應的填充針劑產品30%的市場份額由愛美客牢牢占據。
藥企爭相卷入肉毒素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超過10家藥企正在研發肉毒素相關產品。Revance公司和復星醫藥向國家藥監局聯合提交的肉毒素相關產品至今仍未在國內上市。在海外市場,Revance公司曾對肉毒素產品進行降價,并公開表示,降低產品價格將使醫生更愿意推薦其肉毒素產品,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也將吸引更多患者嘗試新產品。
在肉毒素站上風口前,透明質酸一直是醫美賽道的“香餑餑”。近日,有消息稱,江南大學團隊利用合成生物技術,將透明質酸成本從每公斤幾萬元降到每公斤幾百元,實現了透明質酸大產量推廣應用。
“目前國內獲批的肉毒素產品仍是個位數,獲批企業能獲得的利潤也較為可觀。”有藥企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直言,“國內肉毒素產品一旦有獲批先例,后續同類型產品獲批數量增加、供應量增加將是遲早的事情。肉毒素可能也會成為‘下一個玻尿酸’。”
藥企蹭醫美熱度引質疑 資本市場能買賬嗎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多數跨界醫美的藥企仍在虧損。有投資者曾在論壇上直言,藥企在財報上描繪的醫美“藍圖”像是在給投資人“畫餅”。
以江蘇吳中為例,2023年公司虧損達7194.52萬元,2024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減少82.03%。該公司在財報中表示,公司醫美業務2023年度尚處于研發和注冊階段而未實現盈利,公司2024年一季度凈利潤大幅下降是因為對醫美新品上市投入的費用較去年增加。
2024年,為推廣其代理的AestheFill“童顏針”,江蘇吳中或還要繼續“砸錢”。其表示,公司已完善團隊、搭建營銷體系,為AestheFill艾塑菲聚乳酸面部填充劑的上市銷售開展各項籌備工作。
投入的資金何時能見回報?記者多次嘗試撥打江蘇吳中證券部電話,但截至發稿,并未有工作人員接聽電話。
此前,有藥企在醫美新品上市前被資本市場投出反對票。新華制藥于2021年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稱要推出醫美產品“鳳凰針”,隨后公司股價一路下跌。截至目前,該公司提到的醫美產品仍未有進展。
“藥企的主業仍是研發、銷售藥品,這一產業鏈需要投入的資金數額很大。這也意味著,藥企缺少在醫美業務上大手筆投入的資本。”有投資人對記者坦言,“目前,即使是已經盈利,且在醫美賽道較受關注的華東醫藥,醫美業務在其整體營收中的占比也很小,更不用說其他仍在虧損的藥企了。對于藥企來說,資本市場關注的仍是其一直在投入的醫藥研發管線何時能見成果,醫美業務只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