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是怎么形成的?
1997年后半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喬治索羅斯集團旗下的金融衍生品在中國國家地區發起一系列進攻,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泰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數十年累積的外匯瞬間消失,引起了二戰后對這種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日常生活影響較大的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6月至7月,喬治索羅斯看準港幣,逐漸有計劃的進攻香港股票市場和股市。
香港金融風暴是一場經濟水平的比拼。截止到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匯占款居全球第三位,為928億美金,僅次日本與中國。1998年8月中下旬,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貨銷售市場資金投入重金資產,香港香港特區政府確定還擊國際性投機商。
香港交易量總金額1998年8月28日做到790萬人次,創出當年的記錄。恒指收市中為7829點,香港政府部門徹底頂住了國際性投機商從未有過的售賣工作壓力。曾蔭權馬上公布,香港國家在與國外投機商的戰爭中大獲全勝,保衛香港股市與立貨幣喬治索羅斯在這場戰爭中遭遇了巨大損失。
亞洲金融風暴始于哪個國家?
亞洲金融風暴始于泰國。
亞洲金融危機指發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
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關鍵詞: 金融風暴 香港金融風暴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