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春天有三個月,分別叫孟春、仲春、陽春。仲春就是農歷二月,是寒氣除褪、萬物復蘇的時刻,所以二月又被稱為梅月、麗月、杏月等等,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如果說正月是過年的喜慶,二月就是新生的喜悅。當然,二月在古代詩歌中是十分常見的,很多詩人最喜歡的就是二月。今天,我們看看5首最經典的二月詩。
(資料圖)
1.《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提起二月,最先想到的就是這首詩。雖然現在我們對這首詩耳熟能詳,不覺新鮮。但是在古代,能夠不加雕琢,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把看不見的二月春風寫得活靈活現,可謂獨樹一幟。從一樹,到柳絲,再到柳葉,層層遞進,最后歸結為二月春風的杰作,點睛之筆使全詩一躍而成經典。
2.《村居》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代的詩,成就主要在明清交替和康雍時期,由于文字獄等原因,到乾隆以后,逐漸衰弱,成就不高。這首詩把仲春二月陽光明媚、萬物勃發、兒童歡快愉悅的景象,描繪得十分貼切,用詞簡潔明快,讀起來十分痛快。高鼎生活在咸豐年間,此時的大清國,內有太平天國起義,外歷鴉片戰爭,已經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該詩的風格與當時的國民境況十分不符,但是,僅從詩的角度和兒童的角度來說,這首詩是十分優美的。
3.《春雪》 唐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是唐代非常有名的大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成就之高,宛如一座大山,在倡導古文、授業育人等方面成就顯著,也受到朝廷的重用。寫這首詩時,韓愈正在長安。但之前,因為遭人誣陷被貶連州,也就是廣東,對南方春來早的現象依然十分清楚。此番北方長安,仍然沒有新春的跡象,直到二月才有草芽。白雪也嫌春來晚,舞作飛花來助興。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本來二月剛剛有一點點草,而且還下著雪,詩人卻營造出了一派春意。
4. 《戲答元珍》 宋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歐陽修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成就很高,22歲差點兒連中三元,可謂春風得意。但是幾年后,因為支持范仲淹改革失敗受到牽連,被貶官到夷陵。這首詩就寫于這個時期。雖然已經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了,但是,山城不但沒有開花,反而殘雪猶存,不知道是不是皇帝把自己給忘記了。但是,畢竟也曾經經歷過人世繁華,洛陽牡丹也不稀罕,所以,春天來晚一點兒也不用嘆息。作者有對自身仕途的擔憂,但也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果然,4年之后,歐陽修又被重新啟用了。
5.《絕句》 清 鄭德基
春風二月氣溫和,麥草初長綠滿坡。
牧豎也知閑便好,橫眠牛背唱山歌。
鄭德基,身世不詳。僅知道他與其他詩人不一樣,鄭德基僅僅是一位家仆,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是,卻是一位天才詩人。讀這首詩,是個什么感覺呢?就好比聽薩拉布萊曼唱歌一樣,把二月的風光和人們的悠然自得,十分自然地表達出來,清純干凈,如天籟之音,真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關于二月的詩詞有很多,以上幾首只是拋磚引玉,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二月詩,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