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實的獨孤皇后:殺帝妃廢太子貶宰相,卻能贏得一生真愛。《獨孤皇后》的女主真可稱千古賢后嗎?別再被電視劇的美化騙了
說到女人的妒忌,往往有人會用一個“愛”字為其辯護。確實,恰到好處的醋意,是能潤滑夫妻情感,但是,一旦過了,就會令人生厭。唐朝宰相房玄齡家就有個著名的“醋壇子”盧氏,那是寧死也不愿老房納妾的。而將妒忌心發揮到極致的女人還不是盧氏,而是她的前輩、當下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獨孤皇后》的女主角——隋文帝楊堅的老婆獨孤伽羅。
其實,史上真實的獨孤伽羅并不如電視劇中美化的那樣賢淑,而是一個控制欲與妒忌心超強,且心狠手辣的女人,為了控制老公,她殺帝妃、廢太子、貶宰相,還將堂堂的大隋朝皇帝逼得離家出走。獨孤伽羅之所以被后世“美化”,是與其出身與朋友圈有關。
(資料圖片)
獨孤伽羅出生于河南洛陽,漢化鮮卑人,系名門之后,祖輩為依附拓跋鮮卑政權的代北匈奴貴族,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父親獨孤信為兩朝重臣,西魏時名列八柱國、位居大司馬,北周時位居太保、爵封衛國公,母親是中國古代十大名門望族之一的清河崔氏。
獨孤伽羅14歲(公元557年)時,父親為她選了婿——自己老友柱國大將軍、隨國公楊忠的嫡長子楊堅。楊堅時年17歲,相有奇表、氣質非凡,小名“那羅延”,意為金剛力士。這不僅僅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貴族親緣聯姻。
“文獻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時年十四(《隋書》)。”
獨孤伽羅生長的年代,華夏之邦正處于分裂期:東魏、西魏和南朝,諸政權之間戰爭頻繁爆發,社會長期不得安定。她的父親獨孤信雖然兩朝為臣、功勛卓著,但是,最終仍難逃被創優擺布的命運,就在獨孤伽羅出嫁一個月后,被逼迫自盡,年55歲。
“孝閔帝踐阼,遷太保、大宗伯,進封衛國公,邑萬戶。趙貴誅后,信以同謀坐免。居無幾,晉公護又欲殺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顯其罪,逼令自盡于家。時年五十五(《周書》)。”
獨孤信與北周權臣宇文護政斗失敗被逼自盡后,勢力流散,妻兒也受牽連流放到蜀地多年,獨孤家族從此退出權力中心,家道中衰 。令人欣慰的是,兩人婚后感情甚篤,楊堅深受著獨孤,發誓兩人相守一生一世, 誓無異生之子,決不移情他人。因為和楊堅的婚姻關系,才使得獨孤伽羅保留了貴族身份,免遭流放之罪。
因楊家不肯依附宇文護,再加上與獨孤信一家的聯姻關系,楊堅也不幸遭到池魚之殃,他備受宇文護等人的猜忌,連續八年原地踏步不得升職,甚至還有性命之憂。
獨孤伽羅雖是漢化鮮卑人,但是,由于深受其母崔氏的影響,中原的優秀文化教養在伽羅身上也有相當程度的體現,史載文獻皇后“雅好讀書、識達今古”,是位是知書達理、為人謙和的好媳婦。楊堅夫婦相繼誕育有五子五女,攜手走過了近五十年人生風雨。
“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后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隋書》)。”
但是,北方鮮卑等民族有母系遺風,有“婦持門戶”,就是女人當家的傳統。隨著年齡的增長,獨孤伽羅身體中的民族基因就慢慢突現出來,在家里,她掌控著楊堅的情感進程,另外,她還開始關注這個特殊時代的天下局勢與命運。
“鄴下風俗,專由婦人主持門戶,訴訟爭曲直,請托工逢迎,坐著車子滿街走,帶著禮物送官府,代兒子求官,替丈夫叫屈,此乃鮮卑遺風(《顏氏家訓·治家篇》)。”
周武帝宇文邕突鏟除權臣宇文護后,楊堅夫婦才迎來了人生的春天。周武帝因為楊忠為北周元勛、楊氏父子倆又不曾依附宇文護,特意禮聘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其皇太子宇文赟之太子妃。周武帝掌控實權不久,就因病而逝,其子宇文赟即位,是為周宣帝,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成為皇后。
周宣帝宇文赟上臺后,楊堅得以輔政。但是,楊堅的這位女婿實在兇狠殘暴,他收拾了一批宗室、大臣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岳父。宇文赟一反成制相繼冊立四個皇后,與元配皇后楊麗華并匹 ;旋而,又欲賜楊后自盡。好在計劃沒能實行,周宣帝就因為不健康的后宮生活而暴亡,楊家這才轉危為安。
“高祖位望益隆,帝頗以為忌。帝有四幸姬,并為皇后,諸家爭寵,數相毀譖。帝每忿怒,謂后曰:‘必族滅爾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動,即殺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隋書》)。”
周宣帝的暴死給了楊堅出人頭地的好機會,他幾費周折控制了朝廷的權力中樞。此時,是輔助幼主,還是取而代之,楊堅猶豫不決。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獨孤伽羅派心腹入宮向丈夫進言:“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楊堅雖為一時才俊,但是,對于獨孤卻是言聽計從。獨孤的一句話讓楊堅頓下決心:開基立隋。
隋開皇元年二月十四日(公元581年),楊堅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后即冊獨孤伽羅為皇后。
“及周宣帝崩,高祖居禁中,總百揆,后使人謂高祖曰:"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禪,立為皇后(《隋書》)。”
隋朝立國后,獨孤皇后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與之同輦而行,至殿閣而止,派宦官往來聯絡,搖控隋皇,“政有所失,隨則匡正,多有弘益”。待到楊堅下朝,她早已在等候,夫妻“相顧欣然”一起回宮,同起同居形影不離。【“上每臨朝,后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隋書》)。”】史稱,隋文帝對這位愛妻是既寵愛又信服,幾乎是言聽計從,宮中同尊帝后為“二圣” 。
“后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圣(《隋書》)。“
獨孤皇后雖然一個強勢的女人,便是,她也有一顆柔軟的女兒心。因為經歷了父母早亡的痛苦,所以她特別羨慕那些父母健在的家庭。尤其是對于大臣們的父母,更是心懷敬重,常致問候。【“后早失二親,常懷感慕,見公卿有父母者,每為致禮焉(《北史》)。”】另外,《隋書》還說,“后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由此看來,獨孤皇后不僅愛自己的丈夫,也能兼愛他人,是個很正常的女人無疑。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有思想、有作為、有愛心的女人,在對待他人的男女之事上,卻表現得相當殘酷。從下面的幾件事,就可以看出獨孤的內心也有偏狹與險惡。
首先是對楊堅的管控,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獨孤之所以對楊堅步步相隨,名為難舍,實為監督。但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就算是裝個二十四小時監控,也有內存飽和的時候。開皇二十年秋天,獨孤皇后因病臥在宮中靜養,獲得自由的隋文帝到皇家花園散步,在仁壽宮遇到了原北周柱國大將軍、相州總管尉遲迥的孫女。
尉遲迥是楊堅在北周時的原同事,也是后來他稱帝立隋時的政敵。原來,當年周宣帝死后,楊堅矯詔輔政,立馬引發了三總管起兵,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尉遲迥。尉遲迥兵敗后,他的孫女淪為宮女,長大后頗有美色。面對敵人之后,性趣勃發的隋文帝便以充滿征服者的豪情臨幸了她。這件事被獨孤皇后發覺后,她的自尊心遭受了重大打擊,不顧重病在身,帶領一大幫宮女直接將這個不顧死活的“小三”給滅了——而且,用的還是亂棍,再美的臉旦,也毀了。
楊堅得知消息后,痛苦的感覺一浪一浪的,想想自己身為一國之君,竟然保護不了一個自己“心愛”的女人,這樣的日子沒法過了。楊堅這回是真生氣了,他不敢拿獨孤出氣,怕拿獨孤出氣后自己就孤獨了。知道他的選擇了吧?對,置家國天下于不顧,離家出走了。楊堅策馬狂奔,一氣出城三十里。可朝不可一日無君啊,皇上跑了,這可怎么行,結果駕不住左右仆射高熲、楊素的苦勸,高熲說:“陛下貴為天子,何必跟婦人一般見識呢?”楊堅這才不情愿拔馬回宮。
“然性尤妒忌,后宮莫敢進御。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后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余里。高颎、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隋書》)。“
后來,高熲稱她為“婦人”的話傳到獨孤的耳朵里,這讓獨孤很生氣。獨孤一生氣,后果就很嚴重,于是,她找了個借口把高熲給滅了。高颎是隋朝的開國功臣,與獨孤家還是舊交,起初與獨孤皇后相處得還算和諧,但是,他的直言卻為自己埋下禍根。事發于高颎夫人的去世,獨孤皇后就勸楊堅重為高颎娶妻。但是高颎卻以老年體衰、不力房事為由拒絕了。
可是,不久后,高颎的愛妾卻又為他生了個男孩,楊堅聽說后十分高興。但是,獨孤皇后卻不高興了,這種言不由衷的花心老男人,天天呆在自己老公身邊,還不把皇帝給帶壞了?
于是,獨孤對于老高晚年生子一事,對楊堅進行了洗腦:“陛下還應該信任高颎嗎?開始,陛下想為高颎娶妻,高颎心存愛妾,當面欺騙陛下。現在他的欺詐已顯現,陛下怎能再信任他?”楊堅因此慢慢疏遠了高颎,最后被罷職回家養老。
“聞颎謂己為一婦人,因此銜恨。又以颎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漸加譖毀,上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隋書》)。“
不僅是對朝廷重臣,就連自己的兒子,獨孤氏也難放心,尤其是太子楊勇。楊勇是楊堅與獨孤伽羅的長子,娶元孝矩之女為妻。但楊勇卻并不喜歡元氏,而是寵愛偏妃云昭訓。后來元氏病死,獨孤伽羅得到消息后,非常憤怒,多次指責楊勇。
并且,她還在楊堅面前貶抑楊勇。有一次,獨孤伽羅甚至對楊堅說:“我為伊(指楊勇)索得元家女,望隆基業,竟不聞作夫妻,專寵阿云,使有如許豚犬。前新婦本無病痛,忽爾暴亡,遣人投藥,致此夭逝。”此后在獨孤伽羅枕邊風的為斷吹拂下,楊堅也開始對楊勇失望。此后“云昭訓專擅內政,后彌不平”。而晉王楊廣則表現的非常好,“皇后由是薄勇,愈稱晉王德行”。最終楊勇的太子被廢,獨孤氏喜歡的次子晉王楊廣這才上位。
“時皇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愛妾云氏害之。由是諷上黜高颎,竟廢太子,立晉王廣,皆后之謀也。(《隋書》)”
獨孤皇后晚年的幾招昏棋走得太濫,但是,獨孤氏的美好形象是《隋書》給最早樹立的。那么,《隋書》為什么要美化獨孤氏呢?因為,獨孤氏與唐朝的李淵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唐朝在黑楊廣的同時,總得樹立幾個下面典型吧,所以,《隋書》的作者才對獨孤伽羅手下留情的。
由獨孤氏主導的罷黜宰相、廢易太子之舉,曾引發史學界的評價爭議。清末民初的歷史學家蔡東藩就曾說過:“試觀尉遲女之一經召幸,即被獨孤后毆死,妒悍如此,尚能知大體乎?”
獨孤伽羅到底是一代賢后,還是心胸狹窄之輩,如今已不太重要了,隋文帝楊堅為文獻獨狐皇后六宮常年虛設,對其迷戀終生、言聽計從,可謂一生幸福。當她去世后,楊堅不到兩年也隨之離開人世,可謂是生死相依。世上最美麗的愛情莫過于此,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用他們的一生相信,創造了中國古代帝王后宮生活的奇跡,這才是應該被人們羨慕的。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