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血癥早期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毒血癥狀、皮疹、關節損害、肝脾腫大、原發病灶和遷徙性病灶。
1、毒血癥狀:患者常有寒戰、高熱,多為弛張熱或間歇熱型,少數為稽留熱、不規則熱,伴全身不適、頭痛、關節疼痛、軟弱無力,脈搏、呼吸加快,可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嚴重患者可以有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腸麻痹、感染性休克以及DIC。
2、皮疹:常有瘀點,多分布于軀干、四肢、口腔黏膜及眼結膜等處,數量少,也可為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膿皰疹、瘀斑等。球菌所致瘀斑可融合成片,壞死性皮疹多見于銅綠假單胞菌膿毒血癥。
3、關節損害:多見于革蘭氏陽性球菌,常表現為膝關節等大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
4、肝脾腫大:常為輕度腫大。
5、原發病灶:原發感染病灶為毛囊炎、癰或膿腫。
6、遷徙性病灶:常見于病程較長的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敗血癥,可以引起皮下深部組織膿腫、肺膿腫。
膿毒癥與敗血癥區別
敗血癥就是細菌入血產生毒素,對機體全身造成了炎癥反應和損傷。而膿毒血癥主要是感染侵蝕以后,機體對感染的一種反應,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所以區別在于膿毒癥包括的內容相對多一些,敗血癥只是膿毒血癥生理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
膿毒癥以及膿毒癥休克實際上是目前危重癥救治中的大難題,每年大約有25%的膿毒癥患者危及生命,出現死亡,一般膿毒癥在7-14天左右經過治療,可能有一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這要根據病人情況,本身機體狀況、免疫功能情況,包括侵蝕細菌的耐藥情況,對抗生素與相關藥物敏感情況,再就是治療是否及時、正確,都有相關性,所以具體時間要根據這些相關性來確定。建議在膿毒癥早期到正規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和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