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神起沒有解散。嚴格說起來,應該說是分裂,或者說有成員退出,導致組合演藝活動一度終止。
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樂隊是漢代(公元前206——公元8)的鼓吹樂,和唐代(公元618——公元907)的燕樂樂隊。鼓吹樂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善于演奏粗獷豪放的音樂,而燕樂樂隊是以絲竹細樂,善于演奏細膩文雅的音樂。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起由于商品經濟的發達,市民階層的大量存在,深受市民愛戴的戲曲和曲藝都有了自己的伴奏樂隊。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民間又有了婚喪喜慶,迎神賽會的吹打音樂。
另外純樂隊的形成,也是經歷了清唱到純樂器演奏這樣的一個歷程。如:廣東(中國南方)音樂,出自粵劇,福建(中國東南方)南音,出自古老的南田,潮州(中國南方)蘇鑼鼓,出自潮汕一帶的漢劇等等。
在中國絢麗多彩的民間樂器中,兄弟民族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演奏《十二木卡姆》的西北樂隊,用各種蘆笙組成的西南蘆笙樂隊以及用馬頭琴、四胡、三弦等組成的北方樂隊等等,這些樂隊的形式也被各地樂隊所采用。
新中國成立國以來,隨著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陸續建立了一些新型的民族樂隊,這些樂隊體現了歷史上保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具有鮮明的音響、音色的獨特性和施展民族風格演技的可能性,它的優勢已十分明顯,新型民族樂隊與古代民間樂隊一樣繼續發揮重要和良好的作用。它已經以嶄新的姿態步入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