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建議買結構性存款?
不建議買結構性存款的原因如下:
1、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放在銀行,由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者收益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產品,比如滬深300指數、中證500、黃金價格、美元匯率、shibor利率等,因此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相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浮動比較大。對于只偏愛存款的投資者來說,結構性存款的風險比一般的存款風險大,存在以下風險:
利息風險:結構性存款的風險一般較高,有可能出現利率低的情況,投資者可能損失利息;
流動性風險:結構性存款是不能提前取出的,如果用戶急需用錢,但是又無法取出來,就比較麻煩了;
被終止的風險:銀行有提前終止的權利,如果銀行提前終止了結構性存款,那么用戶就無法獲得預期的收益;
匯率風險:如果投資者投資外幣存款,那么會受到匯率影響,在存款到期時,若投資的外幣貶值了,投資者會損失利息。
2、結構性存款是存款,但是,一旦銀行發生破產倒閉,結構性存款中,只有放在定期里的那部分錢,銀行才會賠償。購買理財的那部分,銀行一般不會賠償,需要自己承擔,銀行倒閉的風險很低,但是我國歷史上是有銀行倒閉過的,比如一些地方性小銀行,因此,儲戶在存結構性存款時,盡量選擇大銀行存。
為什么很多人喜歡把錢存銀行?
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把錢存銀行,其主要原因如下:
1、銀行安全性較高
投資的首要因素是考慮資金的安全性,而銀行與其他的投資平臺相比,給人的感覺是它是國企,安全性較高,這是人民喜歡把錢存入銀行的主要原因。
2、其他金融市場蕭條
當股市、基金市場出現低迷的情緒,股民、基民賺錢效應較差,則會選擇把手中的資金存入銀行去追求穩定的收益,而放棄這些風險性較高的理財產品。
3、投資渠道較少
閑錢除了存銀行外,適合投資的渠道很少,通常就是炒房、炒股、炒黃金,而這些投資渠道,在經濟蕭條時,其收益不是很理想。
4、理財意識缺乏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實際上,并不是中國人不愿理財,而是不會理財,不敢理財,所以才會采取將錢存入銀行這一最簡單的理財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家庭資產。
把錢存入銀行時,可以參照以下方法來存:
1、根據資金的閑置期限挑選合適的存款
定期存款的期限越長,其利率越高,但是,提前支取,將按照活期利率計算,會讓儲戶損失一筆較大的利息收益。
2、對比銀行
不同的銀行其大額存款利率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民營銀行的大額存款利率要比國營銀行的大額存款利率高一點,因此,儲戶可以選擇把錢存入利率相對較高的銀行。
3、階梯儲蓄法
把現在的資金,按照金額大小分成若干等份,然后由低到高依次購買銀行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比如,投資者有3萬元,分成3份:1萬、1萬、和1萬,同時,分別存成一年、兩年、三年的定期存款。當一年的存款到期,轉存成三年。兩年的到期,一樣轉成三年。這樣兩年以后3萬元三份的資金就都是三年的定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