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男系社會,一直都是存在“男尊女卑”的現象。如今,隨著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全世界范圍內女權意識的覺醒,中國女性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她們開始尋求平等,反對工作中的性別歧視。
這本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好消息,但是,隨著女權意識的覺醒,一股“田園女權”勢力也在不斷滋生,她們打著“男女平等”的口號,卻要求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再加上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各類自媒體、公眾號良莠不齊,其中一部分無良媒體開始進行持續地美化“田園女權”,鼓吹“女人就是用來寵的”,將女權引上一條偏激的道路,進一步激化了男女之間的矛盾。用一句話來概括田園女權者的典型思維——享樂歸我,苦難歸你。
什么是女權
(資料圖)
在討論田園女權之前,咱們先來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女權。我們理解的女權:女子和男子承擔相同的社會責任,享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和家庭話語權,男女之間地位平等,不分尊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那就是“男人能做的事,我們女人也能做;男人能夠享有的權利,我們也該擁有”,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田園女權的內在
說完了女權,那什么是田園女權呢?田園女權的本質是一種偽女權,就是鼓吹女性應該爭取和男人相同,甚至更高的權利地位,但是無需承擔相同的責任。
很顯然,中國式田園女權者的指導理論多來源于兩個方面,權利和責任。
關于權利,她們極力推崇歐美女性的自由平等,關于責任,她們又瘋狂鼓吹日韓女性的養尊處優,不需要承擔經濟責任,只需要宅在家里做個享樂的家庭主婦。聽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但事實上,在田園女權主義者強調歐美女性的家庭地位時,她們有意無意地將歐美女性承擔和男性一樣掙錢養家,購置車房的責任視而不見;在田園主義者鼓吹日韓女性無需承擔經濟義務時,她們卻忽視了那些作為家庭主婦日韓女性的溫良恭謙讓,對待丈夫百依百順,在家中給予丈夫極高的家庭地位。
田園女權者的邏輯一般是這樣的:你和她談平等,她跟你談女權,你跟他談女權,她跟你談責任,你跟她談責任,她馬上丟出“女人就是用來寵的,不寵我就是不愛我”的神奇理論,實在不行再丟出十月懷胎來抗議哭訴“我為你生孩子你就這么對我?”,她們永遠將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點,一套神操作輪番轟炸,直到逼得廣大男性無言以對為止。
在這里,我們絕對沒有輕視女性生育孩子的意思,女性是偉大的,但是我們覺得用“我為你生孩子”這種表述不太正確。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兩個人相濡以沫的見證,孩子的誕生是為了這個家庭,為了后代的延續,一位合格的母親絕不是為了自己的丈夫,而是為了家庭,為了“我們”才忍受十月懷胎的痛楚。作為男性,我們無法分擔這種可怕的痛楚,更應該體諒自己的妻子,但是作為女性,也不應該一直用這來作為自己尊貴到肆無忌憚的理由。
在現在的社會中,中國的男性承受著極大的壓力,繁重的工作壓力尚且不提,光是中國特有的彩禮習俗就已經讓男人不堪重負,高昂的房價和彩禮壓垮了無數錚錚鐵骨的好男兒,但是他們別無退路,只有打碎牙齒和血吞。在一些不發達地區,一樁婚姻的促成甚至要花掉男性家庭兩位老人半輩子的積蓄。這樣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逃避結婚”甚至成為“不婚族”
只敢戀愛,不敢結婚,也許這些所謂的“渣男”也不過是為生活所迫,被迫低頭。
希拉里說:“女人一直都是戰爭的主要受害者,女人在戰爭中失去她們的父親、她們的父親、她們的兒子。”受害者真的只有女性嗎?那在戰爭中丟掉性命的男性又算什么?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男性為保家衛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沖鋒在前,享樂在后,如果他們不算是受害者,又算是什么呢。
有人說“作為女人,我們愿意為了男人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家,愿意處理各種婆媳關系,愿意十月懷胎,愿意下班回家洗衣做飯,我們憑什么不能得到更高的家庭地位?”
那作為男人,當他愿意為一個女人不知疲倦地工作,愿意在各種節日精心準備禮物,愿意在她發脾氣時低三下四地請求原諒,愿意為了結婚頂著巨額的貸款成為房奴、車奴,甚至將每月賺來的錢如數上交,那么他憑什么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
女人有女人的不易,但男人也有男人的難處。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平等,是相互體諒,為什么一定要“高人一等”才肯罷休?站在道德制高點理所當然地享受對方的付出,貶低對方的價值,又有什么好處?男女的結合,本就是源自荷爾蒙的沖動,在激情退卻之后,你們應該拿什么來維系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是田園女權嗎?
收獲與付出總是成正比的,相信真正有著清晰認知的中國女性能夠很好地協調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工作中吃苦賣力,家庭生活和愛人舉案齊眉,而那些被不良媒體誤導的田園女權者只會羨慕道“唉,她們運氣真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