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經常提到,打通“任督二脈”就可以功力大增,變成武林高手。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為人體經絡主脈。疏通經脈,雖說不一定能變成武林高手,但確實可以改善體質、強筋健骨。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廣州市中醫醫院綜合同德門診針灸科主治中醫師鄭婕介紹,冬至過后,三九天(1月9日-17日)是一年中最寒的時候,也正是通脈補陽、防病養生之時,以下這些督脈灸、溫針灸、火針和穴位貼不妨了解一下。
【資料圖】
督脈灸又稱“長蛇灸”
督脈灸
鄭婕介紹,督脈灸又稱“長蛇灸”,是在督脈脊柱段施以隔物灸并使之發泡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灸療方法。
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調節全身陽經氣血。在督脈上使用艾絨配合溫經散寒的中藥進行辛溫大熱的督灸治療,使陽氣在體內積聚而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
督灸的優勢為將經絡、腧穴、藥物、艾灸的綜合作用融為一體,充分發揮溫腎壯陽、行氣破瘀、拔毒散結、驅寒利濕、通督止痛的功效。
暑夏三伏天、冬季三九天分別是一年中最熱、最寒之時,稟天地陰陽之氣,是“督脈灸”祛病的最佳時節,可以起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效果。
功效
保健美容:溫補陽氣,調理脾腎陽虛、氣血瘀滯、寒濕等體質,增強抵抗力、抗衰老、改善亞健康狀態及宮寒、失眠、黃褐斑、雀斑、痤瘡等癥狀。
治病止痛:緩解因風寒、邪濕所致的頸、肩、腰、腿等關節疼痛及軟組織扭挫傷等所致的疼痛。可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脊柱相關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骨性關節炎、骶骼關節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股骨頭壞死等,尤擅長治療在現代醫學中還沒有很好治療手段的強直性脊柱炎。
溫針灸
溫針灸
溫針灸是在毫針針刺后,在針尾加置艾柱,點燃后使其熱力通過針身傳至體內,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鄭婕解釋,溫針灸是針刺與灸法的結合,持久刺激特定穴位,激發經氣,能補益氣血、溫經通絡。結合三九天這個特殊的時節,選擇不同的穴位溫針可用于治療婦科、骨科、呼吸系統疾病、胃腸疾病、慢性疲勞綜合癥等疾病。
火針
火針相傳由古代伏羲氏所制,由《黃帝內經》“九針”中的“大針”發展而來。
它是一種將特殊針具燒紅,迅速刺入穴位并迅速退出以治療疾病的中醫外治技法,具有“溫、通、補”的功效,相當于疤痕灸的作用,但不留疤痕。
火針
火針可治療內、外、婦、兒、骨、五官科等多種疾病,尤其在皮膚科、兒科、骨科治療上有顯著優勢。三九天養陽氣,更是集中體現中醫“簡、效、便、廉”的特色。
穴位貼
穴位貼是在人體氣血不暢的冬月時節,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通經入絡,起溫經散寒、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達到夏病冬治的防病養生效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