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屹立于歌壇之巔,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流行歌壇"大哥大",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哼唱幾句他的歌。
劉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是集作詞、作曲、編曲、制作、演唱和音樂教育于一身的音樂人,是當今流行樂壇當之無愧的音樂教父。
【資料圖】
劉歡背負教書育人之使命,致力于高校的藝術教育普及工作,始終矗立于一方講臺而耕耘不輟,多年來知識的積淀和文化的內斂,使他歷練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藝術家。
在央視《藝術人生》的錄制現場,劉歡在天津的16位同學和7位老師相約到來。
看到那么多專程從天津趕來為自己捧場的故人,劉歡哭了,盡管劉歡和其中的很多人已經多年沒見了,但往日情誼很深。
劉歡于1963年8月26日出生于天津五大道的一個教師家庭,父母都是中學老師,父親劉昆是12中的政教處主任。
劉歡在體育館小學文藝隊時"主攻"的并不是唱歌,而是與現在姜昆的搭檔戴志誠一起說相聲。
常寶華老先生曾有意招二人為徒,真這樣的話,那日后劉歡在相聲界的輩分比郭德綱還長一輩。
小劉歡本分、安靜、不張揚、有同情心,京劇唱得也不錯,天津市中小學文藝匯演劉歡和戴志誠說相聲,同臺參加匯演的還有劉亞津。
下圖左為童年劉歡,小小年紀就流露出文藝氣息。
他們的小學宣傳隊在天津很是出名,曾為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親王演出。
劉歡家住在常德道62號洋樓旁邊的胡同里,胡同口兩旁是兩所一模一樣的小洋樓,英式建筑,很像福爾摩斯電影里老倫敦街上的住宅。
如今已經搬到北京的劉歡,每次回到天津,還是會回到常德道自己兒時住過的這個胡同,40多年前的場景他還歷歷在目。
劉歡兒時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小胡同,兒時和小伙伴們一起在胡同里踢球,玩耍是他最開心的事。
劉歡說"小的時候我覺得那個胡同好大,房子也特大。長大以后再去,發現好小啊!"
走到胡同的盡頭,平川里1號就是劉歡的家。
父母帶著劉歡和整整小他10歲的弟弟劉嘯(哥倆名字含義是歡笑),一家四口擠在一間小房子里。
如今房子雖然早已易主,但好在為了保護五大道一帶的歷史風貌建筑,至今仍然沒有拆除。
劉歡和陳道明都在12中讀過初中,那時候劉歡就特別喜歡音樂。
有一次課間,他在教室里教同學學打鼓,把課桌拍得山響,受到班主任的嚴厲批評。
1979年劉歡考入了十六中(也是歌唱家蔣大為的母校),因為戴志誠沒能考進十六中,于是劉歡就把大量時間放在了音樂上。
如果那時候劉歡一直說相聲,也許相聲界就多了一個郭德綱,而歌壇卻少了一個劉歡。
1981年和我同年高考,我們那時考大學可不像現在這么容易,那年天津的大學錄取率不足3%,是恢復高考40多年來錄取率最低的一年。
那時候一個本科生的含金量比現在的研究生都要高。
最終,劉歡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國際關系學院法語文學專業。
大學期間,劉歡對音樂的喜愛逐漸濃厚,他在學校某個角落發現了一架無人問津的鋼琴,這使他異常興奮。
鋼琴對于當時的劉歡來說是一件奢侈品,于是他每天中午吃完飯后就去彈琴,直到下午上課才停止。
劉歡自學會了鋼琴的演奏并開始自己作曲,但劉歡真正與“歌手”這個詞聯系起來是在1985年。
那年他奪取首都高校英語和法語兩項歌曲大賽的雙料冠軍,劉歡從此開始在中國樂壇書寫自己的歷史、
劉歡在1987年演唱《雪城》主題曲《心中的太陽》,正式走向歌壇,不久之后憑借《少年壯志不言愁》紅遍大江南北。
他高亢的音調以及寬闊的音域與他富有磁性的聲音產生了共鳴,他那一氣呵成、蕩氣回腸的演唱效果使人們記住了這個特色鮮明的歌手。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于1994年播出,劉歡包攬了全劇音樂所有部分,包括片頭、片尾曲插曲以及背景音樂。其中傳播最廣的是那首影響了大陸流行樂風格的《千萬次的問》。
說到劉歡的經典作品,不能不提《彎彎的月亮》。
“遙遠的夜空,
有一個彎彎的月亮,
彎彎的月亮下面,
是那彎彎的小橋。”
這首歌成為當時街頭巷尾傳誦的熱曲,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獨有的記憶,《彎彎的月亮》被視作大陸流行樂走向內斂的代表作。
劉歡融合了不同聲樂藝術的演唱技巧,他的音域要比一般男聲整整高出5度,可以唱到HIGH C還不止。
劉歡是個性情中人,每每聽他的歌都能從中聽出他的散淡、他的悲愴、他的感傷、他的豪放。
音樂是他的情感宣泄方式,歌里包含了他對生活的所有感受。(歌手成方圓評價)
作為歌手他極具創造性,他不只是用嗓子在演唱,而且用心去演繹,所以他能夠出色地傳達出歌曲的情感,獲得歌迷的喜愛。(作曲家李海鷹評價)
與他合作是一種享受,為了藝術、為了他認為值得的事情,劉歡會不顧一切去追求、去實現。(作曲家徐沛東評價)
劉歡請好聲音學員來家里聚會,可以看出劉歡溫暖的家裝修的現代化并極具藝術感。
北京奧運會火炬天津站傳遞中,第5號火炬手劉歡與上一棒馮驥才交接。
在傳遞中,劉歡用右手高擎"祥云"火炬,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2008年8月8日,在萬眾矚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開幕式上,劉歡和莎拉·布萊曼演唱主題歌《我和你》,形象生動地詮釋了北京奧運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主題。
讓我們再重溫一次那鑄造榮耀的巔峰時刻!
完
作者龐恩生從小居住在五大道的香港路同樂里,1976年新華南路小學畢業,1981年天津二十中學高中畢業。
采稿 校對 編輯 | 紫石
關于我們
“情系五大道”公眾號、頭條號匯集了五大道人講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學、攝影作品等,旨在重溫五大道老時光、探尋五大道人的生命軌跡、弘揚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歡迎新老五大道人踴躍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請在私信留言,我們會盡快回復)。本號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號立場)均為原創,不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作者 | 龐恩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