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家吳承恩的《西游記》,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成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記》是一部優秀古代神話小說,特別是小說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片段,更是引人入勝,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讓讀者欲罷不能。
小說中有三回提到孫悟空大鬧天宮。即:第五回“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孫悟空“大鬧天宮”故事梗概:
(資料圖片)
公元前578年6月初一,孫悟空出生于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是一塊仙石吸收天地之氣孕育而生,之后度過漫長的光景。
孫悟空因為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孫悟空去東海龍宮搶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馬溫。孫悟空嫌官小,打道回到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因王母沒請他去參加蟠桃宴便偷吃蟠桃,毀了王母的蟠桃宴,逃跑前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才返回花果山。玉帝大怒,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丹爐鍛煉七七四十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最后還是玉帝下令請來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500年。
那么,問題來了,孫悟空為什么要大鬧天宮呢?
原來······
孫悟空在花果山帶領群猴操練武藝,但猴王沒有稱心如意的武器,便去東海龍宮借寶。龍王許諾,如果猴王能拿動龍宮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給他。但當猴王拔走寶物之后,龍王又反悔了,并去天宮告狀。玉帝采納了太白金星的主張,誘騙猴王上天庭,封他為弼馬溫,其實是將他軟禁起來。猴王知道受騙后,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稱王,并豎起“齊天大圣”的旗幟,與天宮分庭抗禮。玉帝發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猴王,結果被猴王打得大敗而歸。玉帝又采納金星的獻策,假意封猴王為“齊天大圣”,命他在天宮掌管蟠桃園。
孫悟空沒到天庭當官之前,在花果山也是個山大王,猴子猴孫們都對他都是言聽計從,非常尊敬,在人間可以說是活得不亦樂乎。但是,孫悟空在東海龍王那里拿到如意金箍棒后,被東海龍王告到了天上玉皇大帝那里后。玉皇大帝本想先派人把孫悟空給抓起來,但是,在太白金星等眾仙的勸說下,玉皇大帝為了平息此事,給孫悟空封了一個弼馬溫的官。孫悟空開始以為是個很大的官了,但是,在管馬的過程中被其他神仙羞辱,后來還聽說弼馬溫只是個管馬的小芝麻官,于是大發雷霆。
孫悟空離開了天庭,回到了花果山,立桿大旗要做齊天大圣,要跟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玉皇大帝聽說孫悟空要自立門戶,還要與天庭對抗。于是,馬上召集人馬,派巨靈神,哪吒,四大天王、托塔天王李靖、楊戩等一眾神來收服孫悟空。不過孫悟空的本事可不是鬧著玩的,一頓比拼后,他們全被孫悟空打敗了,除了楊戩能夠戰上幾個回合,其他都無力反抗。玉皇大帝無奈,只好再次招安孫悟空,同意孫悟空當齊天大圣,在天上奉旨看管蟠桃園。
某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沒有請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鬧瑤池,打得杯盤狼藉,他獨自開懷痛飲,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收羅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與眾猴擺開了神仙酒會。玉帝聞訊后暴怒,召集天宮的天兵天將,去捉拿猴王。交戰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老君將他送進煉丹爐,結果不但沒有燒死,反而使得猴王更加神力無比。于是猴王奮起反擊,把天宮打得一片狼藉,嚇得玉帝狼狽逃跑。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顯然是對自己沒有被重用而感到不滿。
第一次受邀上天庭后,原來充滿希望以為會得到玉帝的重用,結果只是被封了一個弼馬溫,孫悟空覺得大材小用。于是,大鬧天宮,觸犯天庭,惹怒玉帝。
后來終于被玉帝封為齊天大圣,但是,又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受邀參加蟠桃會,受到冷落,才知道自己雖為“齊天大圣”,但是,卻是個掌管蟠桃園沒有地位的小官,在大失所望的情況下,大鬧瑤池。
總結
玉皇大帝沒有任人唯賢,將本領高強、很有能力的孫悟空棄之不用,才導致猴王極度不滿而大鬧天宮。
微信公眾號:行游環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