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31日晚,吳亦凡在湖南衛視跨年晚會上登臺演唱,細心的觀眾發現,吳亦凡脖子上有紅點,疑似吻痕。
隨著事情越來越受關注,迅速登上熱搜。因為,吳亦凡這兩年多次被傳戀情,而且傳得挺開的,他始終沒有回應過,這次脖子上出現疑似吻痕的紅點,大家才會好奇。
不久后,吳亦凡工作室就脖子現吻痕一事,特意發文回應澄清:海南太熱情,不知是蚊子還是過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深夜奉上無p圖一張)”。照片中,吳亦凡側臉對著鏡頭,比V,脖子上的紅點并不明顯,幾乎看不見。
(相關資料圖)
所以,吳亦凡脖子上的紅點,究竟是吻痕還是蚊子咬還是過敏,還真不好說。
親吻是愛人間最常見的親昵動作,不少人會發現,在身體的某些地方,只要用力親久一點,就會產生一個小小的紅印,這就是吻痕。今天我們就從醫學和社會的角度談談吻痕。
機械性紫斑
吻痕在醫學上稱為“機械性紫斑”,是皮膚在受到負壓吸引的作用力時,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隙加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紅細胞溢出到真皮層中而形成紅色、紫色的痕跡,常見于脖子、胸部、腰腹部等皮膚比較薄、毛細血管豐富之處。
由于易留下吻痕的部位都比較私密,并且需要用力吸允數十秒才會留下明顯痕跡,所以通常它只會發生在親密愛人之間,在西方吻痕被稱為“愛的咬傷”(love bite)。
事實上,吻痕對皮膚、血管的傷害極小,也不會給人帶來不適,臨床上基本沒有因吻痕誘發損傷及其他病變的例子。但要注意的是,對于40歲以上,吸煙,有心腦血管病史及家族史,血脂、血糖、血壓高等血黏稠度高、易發生血栓的女性來說,親密接觸時要注意避開頸部兩側的大動脈,否則可能引起血栓。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也盡量不要刻意制造吻痕。
愛恨交加的吻痕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文化的人對吻痕的理解稍有不同:在19世紀的美國,有些女孩會在脖子上系一條白色圍巾或手帕以遮蓋前一晚留下的吻痕,相當于告訴別人她已有伴侶;在印度,女性在眉心點上朱砂,據說是吻痕的模仿,代表她已婚、丈夫健在;現代一些歐美國家,情侶之間互留吻痕在高中生中非常流行;甚至在社交網站上會有人問“如何弄出一個漂亮又持久的吻痕”。
對于含蓄內斂的中國人來說,吻痕并不受歡迎,多數人都希望盡快去除或掩飾它,否則要不難于啟齒,要不被當作出位和炫耀的符號。
吻痕本質是小面積皮下出血,和普通的瘀傷一樣,不需要特別處理,3~5天就會自然消失,具體所需時間視吻痕的面積、個人的血液循環的好壞而定。每天熱敷吻痕2~3次,每次3~5分鐘,或外涂活血化瘀藥物,都可以縮減痕跡消退的時間。
但要想立刻消除吻痕幾乎是不可能的。若擔心外觀上會帶來麻煩,可以用衣服、圍巾遮蓋,或用化妝粉底或遮瑕膏掩蓋。也有人用手、毛巾等用力摩擦吻痕處,做出一個面積比吻痕大的紅斑,再以過敏、撓癢痕等掩飾;還有人故意去做拔火罐、刮痧,或直接用創可貼一貼了事,謊稱刮胡子時不慎割傷。
所以,如果吳亦凡事后曬出的照片沒有經過PS,他也沒有化妝,那么基本可以排除是吻痕。
讓人苦惱的吻痕
如果在愛人的頸脖、軀干上發現觸目驚心的吻痕,并且在確信那不是自己的“杰作”的話,任何人心里都會產生疑惑,甚至痛苦。其實,通過觀察可以大致分辨吻痕跟其他傷痕的細小不同:
吻痕與一般撞擊、擠壓造成的軟組織挫傷相比,看上去比較淺,一般不會出現青紫色的瘀斑,而是從一開始就呈紫、紅色,逐漸變淡,直至消失。
抓傷、割傷在皮膚表面有條索狀傷痕,會出血、結痂,比較容易辨認。
局部皮膚過敏,患處有致敏物如化纖衣物、項鏈等接觸史或蚊蟲叮咬史,顏色呈淡紅或粉紅,邊緣不清,還可以出現凸出皮膚表面的丘疹、風團、水泡,有癢感,甚至身體其他部位也可以出現這些癥狀,服用抗過敏藥有效,易反復發作。
當然,除了局部特征,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下結論,但無論如何。請記住兩個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信任。
真正“致命”的吻痕
有些人會在激情中忘我地輕咬或吸吮脖子頸背而留下吻痕,而有些人則純粹是故意為之,宣示“占有”對方。但由于它不能給對方帶來快感,所以只能算是小點綴、惡作劇,偶爾嘗嘗并無不可。
但每個人對這種行為有不同的意見,或許這樣做會令吻者很興奮,以此為樂,但在被吻者看來,可能會顯得很尷尬,甚至痛苦、受虐待而非快樂,還不好意思告訴對方。因此,要不要制造這種“愛痕”,吻在哪里,最好取決于被吻者,而非吻者,制造吻痕前,最好征得對方同意,詢問對方到底喜不喜歡。如果你很反感吻痕,也必須明確告訴對方,阻止這種行為。
更有些居心叵測的人,強行給對方弄上滿身紅印,此時,吻痕的意義更多的是一種挑釁及危險的心計。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不想不經意間“致命之吻”上身,家庭破碎,最明智的辦法還是端正自己的行為,珍視眼前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