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此詞源自3000年前的古希臘神話:
腓尼基國王Tantalos是宙斯的兒子,因為泄露天機而且又得罪了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而被宙斯罰站于齊下巴深的水里,頭頂懸有結滿美果的樹枝。
當他口渴想喝水時,一低頭水便嘩嘩地褪去;當他饑餓想吃東西的時候,一抬頭果枝就嗖嗖地上升。
Tantalos就這樣承受著充滿誘惑卻又不可及的心理煎熬。
這個詞連同它的故事,大約于公元前一世紀進入古拉丁語,其作為詞根也先后進入意大利語、法語、德語和英語(Tantalize,意為以可望而不可及之物引誘,使其干著急)。
這個詞大約于公元五世紀初,通過東羅馬帝國,古印度輾轉進入中國。
古人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再結合漢語的特點,創造了“忐忑”這一新詞,再賦予它近似的讀音,讀作忐忑(tante)。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