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苑南派出所位于昌平區東南部,與朝陽來廣營地區一河之隔,所管轄的天通苑屬于“回天地區”的核心區,號稱亞洲最大社區,雖然占地面積僅8平方公里出頭,但日均人員流動卻達30萬左右,使得轄區總體呈現人多、車多、樓多、警多、事多的“五多”特點。
人多事就不會少,這對天通苑南派出所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派出所內百余名民警、輔警提出了新的考驗。工作中,他們堅守在戶籍業務辦理、矛盾糾紛調解、社區走訪入戶以及案件辦理等各個崗位,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用心、用情、用力守護著轄區居民平安喜樂。
今天就帶領大家解碼這個網紅派出所的日常,一起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
(資料圖)
接處警解民憂
不是在出警就是在出警的路上
8點半的早例會還沒開完,民警小胡就接到指揮室民警張羽錫打來電話:“剛接到趙女士報警在天通苑立水橋有一起糾紛,小胡你去看看怎么回事”,胡偉森立即穿戴齊裝備趕往報警現場。
“您好,我是天通苑南派出所的民警胡偉森,您報警反映什么事兒?” 不到十分鐘小胡就到達了事發地點并開始了解現場情況。原來雙方因為停車問題發生了矛盾,雙方各執一詞,不忍不讓。身著警服、頭頂警徽,站在事主中間就是公平正義的化身。“大家各自冷靜一下,咱們好好溝通,歸根結底要把事情解決。”聽到民警小胡的言語,雙方的“火”漸漸消散,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委屈”,最終經過民警從中調解, 接近半小時的協商畫上圓滿的句號,雙方這才放心離去。
回到派出所,小胡本想著回屋整理案卷,沒想到剛進大廳就被康保龍副所長看到了:“忙完了小胡?天通苑北一區有位居民報警說疑似遇到了電信詐騙,你抓緊去看看怎么回事,別讓群眾財產受損”,“好的”, 小胡一點也不感到意外,拿起出警單一邊給居民打電話,一邊直奔北一區……
“忙的時候基本都是一個警情接著又一個警情,有時候連吃口飯的時間都沒有,我們都習慣了”,民警胡偉森如實說道。“我們指揮室不大,但需要1年365天每時每分每秒都要有人值守,因為這也是百姓的生命線”,接布警的張羽錫說道。
據統計,天通苑南派出所年人均110接警140余起。警情不論大小,都得一絲不茍。在這里,近百名民警守護著轄區居民安全,維護著轄區良好治安秩序。
打擊違法犯罪連續作戰加班加點是常態
“嫌疑人可能是駕車或者是步行,但一般情況下他們基本上都是步行,因為他們住的離這不遠,蘇杭你從路的西邊過來,其他每人帶一名輔警和兩名保安,”中午時分,天通苑南派出所打擊辦案隊副隊長趙志誠拿著小黑板向大家部署當日的抓捕行動。
按照既定計劃,蘇杭帶領著三名警輔人員來到事先約定的地點“等候”嫌疑人的出現,但一等就是半天,下午5點多,目標嫌疑人終于出現,蘇杭抓準時機帶隊將其控制。回到派出所,蘇杭等人來不及吃晚飯,立即對嫌疑人展開突擊審訊。忙碌了一天,但為了讓嫌疑人得到應有的法律懲罰,他們的工作遠遠沒有結束,這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
“案件的完成首先是摸排線索,再到后期抓捕,這些時間都無法預估,抓完嫌疑人需要帶其到醫院做核酸檢測,這些環節基本上耗時都至少在24小時。最后在辦理拘留案件過程中,前前后后加起來的工作耗時大概在50-60小時之間”,民警蘇杭說道。
據統計,在辦理拘留案件過程中,辦案民警需要先后完成近20個必經工作步驟,從線索摸排到將嫌疑人送至看守所耗時長達50-60小時,而且,往返車程也有200余公里。這些工作任務都需要在3天的值班周期內完成,為了將嫌疑人繩之以法,他們放棄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時間,加班加點、日夜連續作戰。 “作為一名警察,身體素質首先要過硬,熬夜和通宵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民警張小二調侃地說道。
當好社區副書記
把老百姓的事當作家務事
天通苑南派出所共有專職社區民警20人,管理轄區20萬人常住人口,高昂管理的北一社區有2.6萬余人,流動人口最多,工作量最大,肩上的責任也最大。
“來來,大家開個小會研究一下轄區居民電信詐騙防范問題”,中午1點多,剛剛在社區做完入戶調查的高昂回到所里簡單吃了點午飯,就馬上拿上東西來到了社區服務站,會同社區工作人員研究如何讓廣大居民更深入地了解常見電詐防范知識,保護好自己的血汗錢。
“您好,有人嗎?我是派出所的社區民警”、 “這有一份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手冊,給您放家里,抽空看一看” 、“接到陌生電話讓您轉錢的可千萬別信,及時告訴我”。一下午,高昂帶著社區工作者張貼反炸宣傳海報60余張,入戶走訪30余戶,結合真實案例向群眾普及電信詐騙知識,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切勿掉入騙子的陷阱。
“社區民警首先就是要扎根社區,做好社區警務工作,面對電信網絡詐騙層出不窮的新套路,只有比犯罪分子快,讓每位居民及時了解電信網絡詐騙現狀及防范手段,才能有效減少不法分子對居民的侵害”。天通苑南派出所社區民警高昂說道。
據統計,天通苑南派出所社區民警需要完成10余項工作任務,他們日均走訪200余人次,日均檢查單位10余家……他們全身心撲在社區,用腳步一寸寸丈量轄區,一步步走進群眾的心里,他們把老百姓的事當作家務事,傾注真情守護一方平安。
擦亮為民服務窗口
群眾的問題到我們這一定會被解決
“對,放在這個指紋儀上按三次,按完抬起來”、“照一下這個二維碼,由快遞給您送到家”、“好的,您是本地戶口還是外地戶口呢?”。一大早,天通苑南派出所戶籍室就熱鬧起來,在解答群眾疑問過程中,戶籍民警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從8點開始,小小的辦理廳就被蜂擁而至群眾擠滿,民警們手不停、嘴不歇,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更沒空站起來伸伸腰,雖然業務紛雜繁重,但聽到群眾最后一句由衷的“謝謝”時,仿佛一切辛苦都歸零了。不知不覺,戶籍民警們就這樣在忙碌中度過了一天。
“群眾的問題只要符合政策,到我們這兒一定會一一得到解決,讓每位群眾都能滿意而歸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天通苑南派出所戶籍民警雙鵬說道。
據統計,天通苑南派出所每日戶籍室接待辦理戶口、身份證、居住證、護照和業務咨詢等近200余人。每天一開門,戶籍民警就像“上了發條”一樣,為群眾辦理業務、答疑解惑,他們在看似簡單乏味的崗位上架起了警民的連心橋,他們用孜孜不倦的耐心溫暖了群眾心。
派出所的“內務府”
他們的一天的故事幾天也講不完
早上8點左右,綜合指揮室民警張國萍吃完早飯來到辦公室,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開始準備晨會材料、梳理前日接收的文件。8點30分,張國萍準時參加所內每日例會。飽食一頓豐富的“精神大餐”后,一天的忙碌便開始了。
既要坐得住板凳,又要耐得了枯燥,還要扛得住壓力,說的就是綜合指揮室民警,忙碌于單調繁雜的事務是他們的日常。老沈說“小張幫我拿一只筆、領個口罩”、“下午會議發言材料提前準備好”副所長許建說道,正在寫材料的同時又接到了電話“事跡材料明天別忘了報”,掛完電話。小張喃喃自語道“手頭還有這么多工作,什么時候能弄完啊..我要是多長幾只手就好了”。
就這樣剛上班,小張的一天就已經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甚至有些工作還需要“透支消費”。其他人也和小張一樣,總之“內務府”小屋里每天回蕩著敲擊鍵盤的聲音、翻閱材料的聲音、打電話的聲音,還夾雜著打印機、公章與桌子碰撞、紙張摩擦以及人來人往的腳步聲。
“綜合指揮室需要服務全所工作、服務全體民警,每天都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中度過,編成故事幾天也講不完。”劉博說道。
據統計,綜合指揮室民警每日需要完成三大類10余項具體工作,包括處理各類通知文件、警情回訪、整理案卷等等……雖然他們不直接服務于群眾,但正因為有了他們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才能使派出所的各項工作井井有條,才能解決民警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專心投入案件辦理、為民服務。
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個酷暑烈日、多少個風雪交加、多少個周末假日,他們都戰斗在打擊犯罪、維護穩定、保民安全的第一線。這就是一個基層派出所的日常。人民警察不是超人,卻承擔了超人的職責,他們為人子女、為人父母,背后離不開民警家屬的辛勤付出和默默支持。也正是這些身著藏藍的堅守身影,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服務初心,才換取了一方的平安穩定。
時針撥過十二點
凌晨后的天通苑
在寂靜的街道上
東一區73號
依然通明敞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