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偉像
一、
2018年6月15日,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頒獎典禮上,于和偉憑借《軍師聯盟》中的曹操一角,榮獲最佳男配角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于和偉獲得白玉蘭獎(下圖)
于和偉獲得白玉蘭獎
于和偉是誰?他有哪些作品?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成功的男人,離不開他的另一半的默默付出。他的另一半是誰?
他們又是如何相識相知相戀的?
他的愛情故事份外精彩。
他的情史,像是一首長詩,舒婷的《致橡樹》。
于和偉,男,1971年生于遼寧撫順市東洲區。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于和偉(下圖)
于和偉像
他在1971年出生的時候,家境不容樂觀。
他的兄弟姐妹眾多,有五個姐姐和三個哥哥。
他家的貧窮是顯而易見的,就像珠穆朗瑪峰上的積雪一樣顯而易見。
屋漏偏逢連夜雨,1974年,他的父親撒手西歸。
家里的頂梁柱塌了。
為了生活。
他的母親只好推著小車,使用自制的木炭,到街上賣拷紅薯。
日子過得像黃連那么苦。
1989年,他從撫順師范院校畢業,發現當老師這個職業不適合自己。他萌生了轉行的想法,辭了職,到撫順話劇團跑龍套。
在這里,有人為他的愛情長詩寫好了題目。
她是誰?
宋林靜(下圖)
宋林靜像
二、
給他的愛情長詩命題的女子,叫宋林靜。
她的愛情與眾不同。
就像北冰洋汽水的味道與眾不同一樣。
1991年,撫順話劇團彩排了巴金的經典作品《家》。在臺下看彩排的于和偉,眼睛被一個美麗的女子吸引住了。
她在劇中飾演瑞玨,一個美麗善良的長房媳婦。
她的美麗,就像是一朵映在碧水里,低頭嬌羞的蓮。
見到了她,他的心房冬冬跳,猶如滑鐵盧戰場上的戰鼓冬冬擂響。
彩排結束后,演員在后臺卸妝。于和偉鼓起勇氣前去向她表白。宋林靜嚇得花容失色,以為碰上了流氓。
她奪門而逃。
于和偉孤單單地回到宿舍,猶如滑鐵盧戰敗的拿破侖,孤單單地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島。
于和偉的表白失敗了,就像公元1898年的戊戌變法失敗了一樣,唯一讓他得到安慰的是,他沒有被推到菜市口。
他對愛情懷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
他追求愛情的那顆迫切的心,就像光緒盼望清廷富強的迫切的心。他沒有像光緒帝那樣淺嘗輒止,反而越挫越勇。
她的美麗,就像古墓里的珠寶,吸引著他這個愛情的盜墓賊。
宋林靜越是反抗,他就越興奮。就像古墓越是難挖,越有盜墓者奮不顧身。
于和偉與宋林靜(下圖)
于和偉與宋林靜
他使用的手段是情書。
原來這是他的洛陽鏟。
他不記得自己寫了多少封情書給宋林靜,就好像孫猴子不記得自己到底偷吃了幾顆蟠桃一樣。
他華麗的文彩,讓宋林靜成了愛情汪洋中的一葉孤舟。
而他,把著這艘情感之舟的舵。
他的癡情終于感動了宋林靜,猶如譚嗣同舍身取義的壯舉感動了歷史。
他們終于相愛了,猶如春天的陽光和葳蕤的草木彼此相愛。
他們的愛情,散發著春天甜味的氣息。
但是她父親母親反對他們的愛情,因為他只是一個跑龍套的,沒出息。
于和偉把心一橫,自學表演。
1992年,他考入上海戲劇學院。
送別總是傷感,猶如長亭的芳草總是萋萋。
宋林靜對于和偉說:
“你畢業的時候,必須為我寫一首長詩,否則我不依。”
宋林靜與于和偉(下圖)
宋林靜與于和偉
三、
愛情啊,是文學中的瑰寶,永恒的主題。
他們之間的情書,就像是辛勤覓食的螞蟻那樣,總是在路途上奔忙。
他們愛著彼此,猶如麥子愛著土地。
宋林靜,女,1969年生于河北東光,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1996年,她被招進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她的愛情長詩剛剛有了題目。
《致橡樹》。
于和偉是慢熱的人,在朋友間,彼此不熟,他就不愛說話。如果彼此話不投機,他就會像被連根拔起,在陽光下曝嗮的稗子一樣發蔫。
他不善于交朋友。
如果聊對了口,他就會滔滔不絕。不說個底兒掉就不會盡興。
他也算真性情。
獲得白玉蘭獎的于和偉(下圖)
名利雙收的于和偉
如果一個劇本看完了,他最怕在劇組里,向導演闡述自己對角色的定位和理解。
因為角色還停留在紙上,角色僅僅是概念,他必須在鏡頭前演了兩三場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這個角色該如何修飾,他對角色的想法才能定型。
就好像一場大型的戰爭,總要有幾個小戰斗做鋪墊一樣。
他這種慢熱的毛病,讓他在演藝之路上吃盡苦頭。
是宋林靜,在他最彷徨最迷茫的時候,送來了溫暖。
就像劉邦被西楚霸王追得丟盔棄甲的時候,蕭何給他送來兵源和糧食一樣。
宋林靜的年輕時代(下圖)
宋林靜像
四、
于和偉去上海讀書了。
宋林靜的心也被他帶走了。
她給于和偉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一切都好吧?要保重身體,常給我來信,想你。”
她在郵筒邊徘徊了半天,因為不忍心讓自己的相思打擾他的學業。
她的濃烈的愛會讓他心神不寧。
猶如烈酒使人不清醒。
她還是寄了。
寄出信后,宋林靜就天天盼著于和偉的回信。可是,等了一個多星期都沒有收到他的回信。
他死了?
宋林靜的心開始不安起來,可是等來等去,于和偉的回信始終沒有到達她的案頭,如同泰坦尼克號始終沒有到達紐約。
她開始忐忑不安。
這時她碰上了佞臣。
有同事對他說:
“于和偉到上海上了大學,周圍肯定有許多漂亮的女同學。你們都在一起,他說不定會變心。”
宋林靜坐臥不安。
她苦等來信,猶如黃興苦等武昌起義的槍響。
她又寫了一封信。
“于和偉同志,我知道你非常忙。如果不方便就不用回信了。”
她的愛情鴿子,難道被無情獵人的氣槍擊傷了嗎?
于和偉(下圖)
于和偉像
五、
于和偉有苦說不出。
于和偉到校報到后,就接受了軍訓,呆在校外的軍訓基地。他沒收到信。
等他結束了軍訓,他連接了兩封信。她的怒火,在字里行間冒出來,燒得他坐立不安。
她用了同志這個稱呼,這是嚴重的警告,警告他,他們之間的愛情,有開歷史倒車的危險。
他立即寫了回信,用了加急快件。
他回信向她解釋原因。捎上了誠摯的道歉。
宋林靜的回信,使用的措辭恢復了親愛的這個字眼。
這讓他松一口氣,他的愛情沒有遺失。
如同中國人沒有遺失自己的方塊字。
宋林靜(下圖)
宋林靜像
六、
宋林靜的愛,是如此特別。
于和偉工資只有150元,每月,于和偉要給母親寄去20元。
他是孝子。
宋林靜知道上海的物價高,為了不讓于和偉受委屈,她每月領了于和偉的工資之后,一分不少地寄給他。
她在家里是乖乖女。工資交給父母,自己只留30元零花錢。
她從30元零花錢中,再拿出20元寄給于和偉的母親。
她知道于和偉是個大孝子,于是,她每隔兩周,就要去看望他母親一次,每次去都要給她買些好吃的。
她的愛情,像木棉花那么樸實。
于和偉的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誰能攤上這么個兒媳婦,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她打電話給于和偉:
“兒啊,林靜這孩子多好啊,你干脆改讀大專,早點畢業,早點把她娶進家門。”
最終,于和偉和宋林靜商量后,沒有同意母親的建議。
支撐他追求藝術道路的,就是宋林靜那顆無私奉獻的心。猶如支撐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是無數仁人志士被砍斷的頭顱。
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梁。
于和偉與宋林靜(下圖)
于和偉與宋林靜
七、
每當思念涌上心頭。
于和偉會把她的來信,反復讀好幾遍。入睡之后,夢見信中情話,醒來之后,會忍不住開燈,把信再讀幾遍。
在他的鼓勵下,
宋林靜也考進上海戲劇學院進修班。
他們成了校友。
1996年,兩人都被招入南京軍區前方話劇團。
于和偉的演藝道路并不順暢,猶如鄧艾偷襲蜀國的道路充滿崎嶇。
甘羅十二歲就拜相,姜太公八十歲才領兵。
于和偉到中年才爆紅。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于和偉開始了自己悲催的龍套生涯。
宋林靜憑著自己的盛世美顏,活潑得像鯉魚一樣的青春,以及精湛的演技,片約不斷。
于和偉的事業卻像快斷氣的戰象。
眼看女友混得風生水器,自己事業卻沒有進步。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他有了自殺的沖動。
在南京長江大橋邊。
他徘徊著,猶如武則天的幽靈在乾陵的墓室里徘徊。
宋林靜察覺他的異常。
她趕到他身邊,呵斥他說:
“你母親45歲才生下你,難道你要在地下盡孝嗎?我不需要你當明星,你好好地活著就行。咱們回去吧,明天就結婚!”
望著這個自己愛到骨子里的女人。
于和偉無語凝噎。
他用堅定的語氣說:
“等我拍完第一部戲。咱們就結婚。”
1999版《曹操》劇照(下圖)
《曹操》劇照
八、
興旺的愛情帶來了興旺的片約。
在電視連續劇《曹操》這部戲中,于和偉飾演荀彧這個角色。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東漢末潁陰(今許昌)人,曹操的謀士。初侍袁紹,覺得袁紹不成器,改投曹操,助他統一了北中國。
“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他提出來的絕好主張。
讓曹操這個白臉奸雄,有了道義上的正確性。
他做過的最高官銜是侍中,職務是尚書令,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經當過這個官。這個官,管理的是軍國事物,相當于帝國的武裝部長。
他是郭嘉之后,曹操最重要的謀士。
他反對曹操稱魏公,為曹操所忌,被擼去一切職務,趕回家吃老米。他在壽春憂郁成病而死(或說服毒自盡)。
美人見不得衰老,英雄見不得遲暮。
老版《三國演義》(下圖,1994年)
老版《三國演義》
九、
老版《三國演義》上映于1994年10月,共84集,王扶林導演。
老版《紅樓夢》也是他導的。他拍戲死摳細節,實在認真。
這一版三國劇本寫得中規中矩,基本按照原著的主線來。
《三國演義》的主線是時間,是按照編年體來敘事,由于是話本,在茶館里講故事,每回故事基本獨立,回與回之間的緊密連接性不強。
這版拍得就膠柱鼓瑟,集與集之間沒有留下懸念,如果不是很愛三國,追不下去。
這一版由孫彥軍飾演劉備。他演得中規中矩,不如鮑國安飾演的曹操出彩。
2009新《三國》(下圖)
《新三國》劇照
十、
于和偉在新版《三國》里飾演劉備。
新版的《三國》,敘事角度有了改變,故事的重心偏向于魏國,和三國演義原著中重點描寫蜀國不一樣。
更接近歷史本真面目。
這一版三國也受到了很高的評價,主要是增加了戲說成份和愛情戲,讓劇情不再那么生冷硬澀。
這一版的劉備,我認為比孫彥軍版的劉備更立體,更接近劉備的本性。劉備原來是個草鞋販子,也讀過幾天書吧,
機緣巧合,碰上關羽、張飛兩個猛人,哥仨組團打電競,和曹操組、孫權組爭奪冠軍,結果榮譽證書讓司馬懿家族拿走了。
他們都白費了心思。
劉備的性格是百折不撓,不達目地誓不甘休。他一輩子受到的挫折不知凡幾,卻從不退縮。
永遠像的盧馬,什么山澗都敢跳。
《青盲》劇照(下圖)
于和偉的戲
十一、
《青盲》是一部諜戰電視連續劇。
故事發生在重慶。
故事的主要情節,是代號青盲(于和偉飾)為首的地下黨,與敵特灰衣社做斗爭,營救被捕的毒氣專家小貓。
他被關在白山館監獄。
他們的營救時間只有十天。
時間一到,毒氣專家小貓未獲得營救,就會自殺殉職。
剛開始時,武裝營救行動失敗。
青盲(于和偉飾)不惜主動暴露身份,進入白山館監獄,與灰衣社特務展開了斗智斗勇的行動,在白山館即將炸成灰燼的那一刻,帶著小貓突破重圍,也捎上了與他生死相戀的王玲雨……
這部戲劇情起伏,懸念重重,是諜戰劇中值得一看的佳作。
王麗坤
王麗坤像
十二、
在《青盲》劇組,于和偉認識了王麗坤。她在劇中飾演女主王玲雨,一個女軍醫,青盲的前戀人,相逢后和他并肩戰斗的美麗女戰友。
她的美麗,就像在挪威的朗伊爾城見到的極光。
于和偉與王麗坤(下圖)
之后雙方還合作過《連環套》、《零下三十八度》、《愛的多米諾》等劇。他們多在劇中聯手飾演男女豬腳。
給人的觀感,就好像他們是情侶似的。
坊間傳出了他們一些緋聞。
2015年,媒體拍到王麗坤在于和偉家呆了一夜。
王麗坤解釋說,她和于和偉的姐姐及家人,打了一夜的麻將。
這件趣聞,成了于和偉愛情長詩中的,一個逗號。
2017年,他參演了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馮小剛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劇照(下圖)
《我不是潘金蓮》劇照
十三、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于和偉在劇中飾演鄭重。
這部戲主要講了一個美女被流言困擾的故事。
她的前夫出于報復心理,說過一句話:
“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
這話是當眾說的。
這句話立即流傳開了,人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盯著她看,仿佛她就是邪惡的潘金蓮。
為了扭轉別人這種固有印象,和對她的不利影響,她到處向人解釋她不是潘金蓮,為此她耗去十年時間,飽嘗人世冷暖。
她沒有成功。
那句“你就是潘金蓮”,仍然牢牢烙刻在她的額頭上。
這是劉震云編的劇作。劉震云還改編了自己的小說《一九四二》。
劉震云是個比較有良心的作家,他關注的大都是苦難的日子,苦難的人性。
苦是生活的本真面目。
《一九四二》也是由馮小剛執導。講了花園口黃河河堤被炸毀后一系列后果,饑荒、蝗蟲和絕望的災民,就像幽靈一樣徘徊在歷史的墳墓上。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照(下圖)
《軍師聯盟》劇照
十四、
于和偉參演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在劇中飾演曹操。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他是個性格復雜的人,精通軍事,善于統帥,特別能隱忍,善于偽裝自己,在領導面前是一付人畜無害的樣子,實際上野心勃勃,手段臟得很。
他的陰險,讓他在歷史上得到的評價不高。
《軍師聯盟》處處美化他,往他臉上涂脂抹粉,把他塑造成一個青年才俊,編劇要么沒學過歷史,要么別有用心,想要嘩眾取寵。
《刺殺小說家》劇照(下圖)
別具一格的電影
十五、
《刺殺小說家》是于和偉最新參演的一部電影,他在劇中飾演李沫。
這部戲的劇情比較燒腦。
路空文是一個玄幻小說作家,他描寫了一個異世界,在異世界的皇都,統治者是天神赤發鬼。
他性情暴虐,攪得異世界雞犬不寧。少年空文行俠仗義,被赤發鬼仇恨且追殺。少年空文奮起反擊。
在戰友黑甲的指引下,他踏上了凡人弒神,準備殺死赤發鬼的道路。
他成功了嗎?
赤發鬼的命運掌握在小說作者路空文手里。為了避免被寫死,他派遣了殺手,決定讓他從異世界出發,到達現實世界,殺死那個創造了自己的小說家路空文。
這么奇幻的情節,誰寫的?
奇幻的異世界,是路空文創造的。他創造的虛擬人物,要殺掉創造者。
真夠雄奇的想象力。
赤發鬼不甘心被寫死,
他從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挑戰。
好讓自己在異世界的殘暴統治能延續下去……
這部劇的主題很費思量,表達的哲學思想是,萬事萬物都互相關聯,互相影響,互為表里,互為因果。
這種哲學思想表現在物理學上,就是測不準原理。
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下圖)
海森堡像
十六、
海森堡(1901——1976),德國物理學家。他于1927年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
這個理論的核心論點是,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為什么呢?
觀測者對微觀粒子施加的影響力會影響微觀粒子的運轉軌跡和速度。
也就是說,你看到的世界,都被你自身的眼光推離了原來的軌道。
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永遠都是虛假的世界,是我們心靈的折射。
魯迅論《紅樓夢》說:
“單是命意,就因為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刺殺小說家》所要表達的,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雖然有點唯心了。
宋林靜與于和偉(下圖)
宋林靜與于和偉
十七、
1996年,宋林靜就和于和偉結婚了。
數十年來,他們互相影響,相扶相依,就是物理學中,粒子和觀測者之間的關系,彼此互為表里,互相影響。
在拍攝完《刺殺小說家》這部電影時,于和偉回到家中。
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回到家鄉。
宋林靜依偎在他身上,猶如一棵木棉樹依偎在橡樹身邊。
她撒嬌著說:
“你說過,你畢業后就要送我一首詩的,你忘啦?”
于和偉沉吟了一下,筆走龍蛇,寫下一首《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你有你的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象沉重的嘆息,也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腳下的土地
于和偉與宋林靜婚紗照(下圖)
于和偉與宋林靜
(感謝閱讀,全文完。公子誤按:文末所引長詩,是詩人舒婷作《致橡樹》,寫于1977年,公子誤節選。
舒婷廈門人,住在鼓浪嶼,她老公姓陳吧。顧城死的時候,她寫了好幾首詩悼念。我從十六歲就讀過她的詩作,聽過她的講座,和她有一面之緣而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