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的購酒指南前幾天已經更新,主要針對電商擼漏活動:雙十一購酒指南:花多少錢買白酒才不虧?
未來幾天以電商為主,祝各位都能擼到心儀價格的好酒。
(資料圖片)
但十一月是漫長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功夫熬夜擼酒,加之撿漏價多為零敲碎打。因而新一個月的購酒指南也要持續更新,并實行“價格雙軌制”,擼漏的擼漏,剛需的剛需,甚而有人豪氣干云,生得一副懶得折騰的身子骨,凡事大差不差便可,連電商日常價、超市酒水價也照樣下得去手。
在白酒價格下行階段,我們該以什么樣的價格入手呢?
其實影響不大,不論是之前酒價上漲,還是現在酒價下跌,不驚不慌,不緊不慢,按照自己的用酒需求來,該喝就喝,該戒就戒,花的花,省的省,任他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這樣絕不會焦慮,更不會恐慌。
這個月調整了些酒款價格,與《雙十一購酒指南》也有所不同,建議入手價圖的是進店找老板砍價不至于被轟出去,至于能否成交,純看各自造化,就不在本文考慮之內了。由于整理電商日常價的時間點卡在了雙十一期間,飄忽不定,看看就行。
上市酒企第三季度交出了很亮眼的財報,很多酒友問我怎么看。我也看不懂啊,要么是我們被經驗騙了,要么是被財報騙了。
我不是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一毛錢的股票也沒有,不只是酒企,是任何行業,任何領域,一個從不玩股票的人對上市公司的財報很難產生興趣,頂多是每個季度粗略看看上市酒企披露的數字。截至目前,我從未買過任何股票,甚至連股票賬戶都沒有開過。
對我來說,投資的要點始終是關注“人”。
雖然我很熟悉白酒,但不會去買他們的股票,我更喜歡的是他們能多釀幾瓶好酒。
問我什么酒好喝還行,酒廠的基本盤也稍有了解,可談到投資或“投機”,還是得去看人士的分析,我也時不時會看“唐書房”的文章,有興趣的酒友可以關注一下,也是另一個角度對酒、對公司、對行業的思考。近有酒友在唐書房看到了我留言的身影,把我給抓了個正著。但投資如喝酒,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照抄作業。
我想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持有任何一支股票,因為不喜歡。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場合法的賭博罷了,不如打麻將、打德撲,麻將、德撲起碼還能上桌摸兩把牌。
我曾和朋友開玩笑說,除非是把自己的公司干上市了,不然是不會擁有股票的??紤]到渾身上下連丁點兒虛無縹緲的能力也沒有,注定是無望。
這幾天雙十一的號角吹響了一半,歌聲嘹亮,但聲勢不足,遮遮掩掩地放了幾炮竄天猴。
不完全統計,單單是我遇到的不錯的價格如下:夢六高度520塊持久放貨,一斤半的水晶劍499塊,雙溝圣坊144塊,伊力王409塊,青花郎760-870塊,國窖821塊,紅花郎十五410塊,哪怕是之前價格較為堅挺的習酒1988也早就殺到了500塊以內……這是我寫文時想得起來的部分,還有些不記得了。
據說河南那邊的習酒經銷商已經頂不住了,幫酒廠挺了大半年的價,終買單的還是經銷商:小丑終究還是我自己。
在白酒行情向好時,酒廠、酒商勉強是一條心的,為的就是能多賺那碎銀幾兩,是對立的統一,但我以前在闡述酒廠、酒商和酒民之間的關系時說過,酒廠和酒商是各自心懷鬼胎的貌合神離,很難成為一根線上的螞蚱。在這種不穩固的利益共同體里,就看誰先當渣男,來一招先下手為強。
經銷商拿出真金白銀,圖的無非是個“財”,但酒廠的說法是一套又一套,想方設法少讓經銷商得利,卻又試圖去洗腦,用愿景來綁架、蠱惑經銷商掏錢為他們打工,都是千年的狐貍,誰的道行又能比誰淺?
傳統的廠商關系一直在被打破和顛覆,以前商家愿意與廠家一起,寧愿承受前兩年虧損來打造、培育市場,一旦實現,后續的收益起碼翻十數倍。然而現在不同了,沒等你打造好,剛有點三瓜兩棗的甜頭,便有人進場收割了。加之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不定頭一天還是甜甜蜜蜜,第二天就被掃地出門,辛辛苦苦發好了面,架起了蒸籠,卻被關系戶拿走了蛋糕。
在這樣的局面下,商家必然會看輕長期收益,甚至根本不期待所謂的長期收益,更重短期收益。趨利避害是本能,這也無可厚非。
酒價整體下行時,哄騙、嚇唬、處罰經銷商是不好使的。前兩年行情好,也有酒商偷偷摸摸低價竄個貨,萬一被酒廠抓住了,要承受嚴厲的懲罰,因為一片雪花的力量終究有限,而在所有經銷商都扛不住時,就成了雪崩,酒廠想管也管不了。
盡管我不認為現在是“雪崩”,也不認為“雪崩”一定會到來,但數量龐大的酒商是重負行走在沙漠的駱駝,被一根稻草壓死的會越來越多。滾滾黃河水,倒灌何其難!
也許是對這種廠商關系的不滿與畏懼,也許是后知后覺了互聯網信息的流通速度與便捷,想要自始至終占據主導地位的酒廠在嘗試直面終端客戶的做法,用高大上的概念來掩蓋與經銷商搶飯吃的行為,無非就是為了提高抗風險能力,提防事變后的手足無措。
這是種老掉牙的過河拆橋玩法,但也有消費者對酒廠這一做法四肢贊同。誤以為這樣拿到的酒才會更具性價比。巧合的是,這些年一些垃圾酒就是打著這樣的幌子坑蒙拐騙。
我個人是不贊同的。因為在過去和現有的商業體系里,中間商的存在并不是錯,更不是原罪,這是連接商品與消費者的紐帶,盡管他們賺了差價,但我不認為沒有了他們,差價就會消失。
舉個例子,某款品牌酒出廠價688元,市場指導價1088元,紅線價888元,折算酒廠返點與費用,成本580元,通常而言多數酒商的售價會在600-640元左右,根本做不到所謂的紅線價,甚至連出廠價也賣不到,遑論市場指導價?
如果是酒廠直面消費者,你猜會賣多少?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永遠只能是個口號,他們消滅的是“中間商”,而不會消滅“差價”。屆時消滅“中間商”的人就成了變本加厲的“中間商”。任何一個行業都一樣。
當然,我不贊同的原因不止于此,其中一個就是酒廠根本做不好這件事。盤根錯節的經銷商把觸須扎進了市場的每一個角落,有著許多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實操細節,有些甚至沒法拿到臺面上來說。
懶懶散散地走過一些地方,或大或小,或貧或富,不論是怎樣的天地,都有其獨特的生態,在這些初看不透的小環境里,每個人各司其職,站在了一張看不見的網的各個節點,很穩固,很平衡。
他們也需要這種平衡。
酒價的輕微下跌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酒友的恐慌,擔心今天的漏成了明天的肉。也有人變得瘋狂,堅信抄底時機已到。
其實吧,任何一個節點的抄底,可能都是抄在了半山腰。
不論是慌,還是狂,都形同賭博,前者捏著籌碼戰戰兢兢,后者想要一夜暴富一擲千金。均不妥。
有人問我,酒價什么時候會崩?也有人問我,囤什么酒能升值?
我說我不是占卜的大仙,不會掐也不會算,猜不到。哪怕我2020年底預測過白酒走勢,看起來也讓我給“蒙”對了,但我覺得判斷這樣的趨勢一點也不難。我并不愿意看到酒價崩盤,因為那樣崩的可能不只是酒價,而是消費的極度疲軟與萎縮。
酒價走向要看窗外的氣候,白酒不是孤立存于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
硬要給酒套一句準則,我想唯有按需擼酒永不過時。
對于那些冷門酒款,已經踱入了新一輪的周期伊始,今天立冬了,他們的冬天也來了。(圖文內容來源:知酒僧)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姓名: *聯系電話: 留言內容: *驗證碼: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