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速,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數量快速增長,種類日益豐富。據了解,為響應國家強化農村集體資產信息化管理要求,助力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業銀行強化科技賦能,以縣為單位,加快建設推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探索形成多種建設模式,平臺推廣成效明顯。據介紹,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已與1275個縣簽約,在908個縣上線平臺,覆蓋6467個鄉鎮、12.3萬個行政村。
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是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需要,也是提升農業銀行數字化服務“三農”水平的需要。隨著中央加大農村領域投資、調整完善土地收入使用范圍、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政策的落地,農村“三資”發展速度持續加快。為有效管理規模龐大的農村集體“三資”,進一步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各級政府對建設“三資”平臺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此,農業銀行自2019年初啟動建設推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探索金融科技與“三農”服務有機融合有效路徑。
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助力鄉村治理信息化,確保“三資”管理平臺設計理念領先、功能豐富、流程便捷,該行聯合農村集體管理領域頭部科技公司,加強政策研究,深入開展調研,著力打造功能完善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涵蓋資產資源管理、資金管理、股權管理、資產交易、鄉村治理、金融服務六大功能模塊。
該負責人介紹,在全面推廣“三資”管理平臺的過程中,農業銀行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代建平臺、平臺共建、系統對接等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近年來,“三資”管理平臺作用漸顯。一方面,為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撐。縣鄉村三級政府依托平臺,實現對農村集體“三資”權屬的嚴格保護、變更流程的透明公開、收益分配的公開公平,推動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資金流轉的透明監管,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拓展了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范圍和水平。依托推廣“三資”平臺,帶動開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賬戶,為廣大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便利的支付結算服務。
該負責人還表示,未來將重點做好“三資”平臺上“云”改造,加快構建農村“三資”數據湖,依托數據加快研發全流程線上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產品,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同時,拓展“三資”平臺中嵌入的金融產品,依托平臺提供更為廣泛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將“三資”平臺打造成為“三農”客戶享受農行普惠金融服務的新渠道和窗口。
關鍵詞: